作者在这段文字中对《周代徙封制度研究》一书进行了评价和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思考。
首先,作者认为该书在解析改易诸侯的个案时,涉及到了整个周封建的结构。然而,作者认为该书过于偏重地理布局,没有深入探讨其他方面的问题,这使得该书在一定程度上避重就轻。
接着,作者提到该书可以与李峰的《西周的政体》进行比较和互相参考。虽然该书的出版时间似乎比李峰的著作晚,但两者并没有交集。作者暗示可能是作者读过李峰的著作并不认同其中的某些观点,或者是作者对两种观点进行商榷和探讨。
然后,作者指出该书对于现有的周封建的认识提出了重大的修正和补充。一般认为周公是封建制度的始作俑者,但该书提出了武王封建的可能性。
作者认为商奄在地理上相对独立于殷墟,武王灭商的功劳应该是占据了主导地位。武王重点经略晋南,即夏墟,这也是为了争夺祭祀圣地,也就是所谓的“神守之国”。武王原本计划建立的“东都”也在晋南。
然而,由于武王过世后,三监作乱,商奄介入,周公不得不再次东征。有些强大的诸侯国如鲁、燕等也移动了位置,但不一定能称之为徙封,更可能是一种换防。
徙封实际上是权利的再调整,而实际上整个周封建也是周朝的边军,随着周公的东征而占领商奄周边的战略要地。周公的封建制度实际上仅限于卫、齐、宋等几个国家。
尤其是作者提出了武王经略晋南,并将晋南一带的异姓诸侯迁徙到江汉一带的观点,同时指出晋南地名多复见于鄂北一带。这一发现颇有见地。
在这里,作者举出了姞姓鄂侯认为他们应该有着自己的封建体系,并且整体迁徙。懿王时期,鄂侯驭方串联淮夷造反,最终被诛。而宋国的建立则是复制了徙鄂的模式。
周公东征期间,他不仅压迫了泰山东夷人,还南下与淮夷进行斗争,从而塑造了周代乃至后世的地缘结构。可以说,淮水逐渐成为了南北文明的分界线。
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周公采取了保守策略,立足于防御而不主动进攻大东地区,周封建的地理结构可能会有所不同。可能南北分界线会是今天的京汉线,甚至是夷夏分界线。
正如心理学所显示的,早期的经验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周封建对于中国文明的影响也是同样道理。
总结起来,作者在这段文字中通过对《周代徙封制度研究》一书的评价和讨论,对周封建制度的起源、发展和地理布局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思考。尽管该书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不足,但其对于周代封建制度的认识提出了重要的修正和补充,值得进一步商榷和探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