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回延津记”,牛爱国和冯文修的故事本以为可能是同一时代背景下的河南人、山西人或河北人的世俗生活的延续。然而,小说并没有详细地讨论牛爱国最后是否成功找到了章楚红,以及吴摩西为什么没有回延津或沁源找到巧玲老尤为什么要拐卖巧玲以及吴香香为什么出轨等问题。读者希望能够在书中找到对这些问题的更深入的探讨。
书中的曹青娥在巧玲小时候被吴摩西留在鸡毛店,然后自己跑到火车站去了。这种行为似乎没有明确的理由,看起来有些不合理。但也许是因为时代环境的原因,人们更加单纯并且容易相互信任和托付。例如,杨百顺对剃头匠老裴的信任可以说是一见钟情。
小说中有很多不起眼的小事,例如杨百顺在杀猪时遇到的师父老曾,后来师父病倒无法出门杀猪,杨百顺只能自己挑起大梁独自出门杀猪。起初他慌慌张张经常出错,后来却逐渐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不幸的是,在杀猪过程中他口无遮拦地说了一些师娘的不是,导致与师父关系破裂,从此无法再从事杀猪的工作。这个似乎平凡无奇的小事情在小说中却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破裂和人生的转折。
故事中的夫妻关系总是搭配得很奇特。好像两个人能否成为夫妻,全凭感觉和缘分,并不一定是说得着才能成为夫妻。例如,牛爱国与吴香香、杨百顺与曹青娥的关系都存在着交流不畅的问题。他们之间的交流似乎更多地依赖于感觉和缘分,而不是能够说得着才能好好相处。
牛爱国回到河南找到战友陈奎一,这离他母亲曹青娥的故乡延津还有一段距离。在这个地方,牛爱国感到内心安定和熟悉。这表明,我们在生活中希望能够与人建立起亲密的交流关系,能够交心和互相信任,并且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让自己内心安定和熟悉的地方。
最巧妙的地方并不止是小说中每个人性格的描绘,比如一个人是否爱说话、什么时候说话多,什么时候不爱说话。在牛爱国的姐姐牛爱香嫁给宋解放的例子中,宋解放在外表上似乎是个不爱说话也不会说好话的人,总是问别人怎么办,自己拿不定主意。然而,在与牛爱国的女儿百慧交流时,他却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这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度与能否交流并不仅仅取决于性别、年龄、地域、辈分和身份等因素,只要能够交流得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更亲密。
总之,这本书通过描绘人物关系和思想表达,揭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与信任的复杂性。虽然有些问题没有得到很深入的剖析,但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每个人物的独特性格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受到言语的影响。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