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普波特-巴彦帝夫的小说《拉威尔斯坦》以非线性情节的虚构形式讲述了芝加哥大学知识分子艾伦·布鲁姆的生活。这部小说的结构与传统小说不同,更类似一本漫无边际的回忆录或一篇长篇学术哲学文章。然而,小说中仍然存在着优秀小说的共同特质,包括深刻的人物刻画、机智幽默和叙事流程的不可逆转性。通过这种形式,贝娄为读者呈现了拉威尔斯坦的一生。
贝娄以拉威尔斯坦之名来虚构布鲁姆的形象,他在小说中死于艾滋病,并请求他的朋友兼小说家奇克代他撰写回忆录。拉威尔斯坦是一个知识分子巨人,对与西方文明无关紧要的事物也充满兴趣,对时代的衰落感到遗憾。然而,他的生活充满了矛盾之处。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唯物主义者,却喜欢购买昂贵的衣物和立体声设备;他是一个坚定的同性恋者,却鄙视“同性恋的生活方式”。
因此,拉威尔斯坦既受人喜欢又让人反感。他仿佛按照“说我说的,不做我做的”这样的信条生活。小说中出现了其他书中的人物,即贝娄和布鲁姆的亲密关系的肖像,最著名的是社会学家爱德华·A·希尔斯,他在本书中被称为科贡。他的形象可以说是好斗的,难怪在现实中他和贝娄的关系也疏远了。
如果说这部小说有什么悬念的话,那就是贝娄/奇克讲述了他与一位美丽、聪明、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的命运多舛的婚姻,这位知识分子处处羞辱他,最终他们不可避免地离婚。然而,还是有一个美好的结局。贝娄/奇克在他生命的冬天找到了真爱,她是布鲁姆/拉威尔斯坦以前的研究生之一,她来到了贝娄/奇克的身边。
贝娄是一个精明的作家,他知道如何让读者发笑。他在小说中描述了许多令人沮丧的事件和见解,通常是重复的。尽管这些内容都很有趣,但读者不耐烦地问,贝娄是否明白了这一切,他是否知道并在乎这些事情。
贝娄一次又一次地提醒我们,没有一个作家可以试图完全理解现代世界的生活,拉威尔斯坦就是这一点的最好例证。读者会思考死亡的意义以及拉威尔斯坦和作者的一生到底有什么意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