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学教授,曾担任加拿大应用认知科学首席科学家。研究领域是阅读和推理的心理学机制,并于2010年获得格威尔美尔教育奖,2012年荣获美国心理学协会(APA)桑代克终身成就奖。该书从1983年的第1版至今已出版11版,一直被奉为心理学入门经典。不仅如此,该书还因为一位耶鲁心理学博士和一位宾大教育硕士的推荐被推广开来。基于作者的学术背景以及本书在同行间的认可程度,认为这样一本心理学导论的内容是值得信任的。对于进入一个新的知识领域、了解陌生的学科而言,可信度非常重要。
该书并不是传统的导论教材,没有对心理学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也没有灌输心理学的理论、事实和实验。相反,更注重破除初学者、普罗大众对于心理学乃至于科学的误解。这种误解的根源是:①忽略心理学是在科学阵营中的,它和医学、物理学一样,是一门实证科学;②不了解什么是“科学”。作者破除这种误解的方式是“授人以渔”,介绍科学的方法论。
首先明确心理学是Psychological Science,然后阐述science需要具备的特征:①系统实证主义的应用;②公共知识的产生;③对可解决问题的检验(第一章)。可解决的问题需要符合可证伪标准(第二章)。一个科学理论、知识可以被公开检验、可以被证伪的基础是:与理论构建相关的概念具有操作性定义(第三章)。既然心理学是科学,那么心理学中无论哪一分支、哪一领域的知识、理论必然符合科学的标准,否则即为“伪科学”,自然也是“伪心理学”。其他章节中对于科学方法论另有具体讲述。
大众媒体、心理学早期理论的盛名(如佛洛依德,其理论已被逐渐排除在现代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外)、心理学业领域自身所存在的矛盾,也使得大众进一步远离真正的心理科学。这些年无论纸媒、网络、线下心理咨询、治疗团体,“心理学”三个字简直泛滥。在学术期刊这样的专业领域之外,并不存在一个同行评审程序或制衡系统甄别大众媒体所传播内容的科学准确性。以出版物为例,有研究者估计,在每年出版的3500本自助类书籍中,仅有5%的书籍是有一些科学依据的,何况网络搜索信息。因此,这样一本教大家别跟着江湖郎中吃错药的书十分值得被阅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