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伦特在本书中的讨论可归结为一个哲学问题:"我是谁"。这不仅涉及到个体的身份问题,同时也必然涉及到我们如何认识自己的问题。阿伦特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探索使得本书中的每一个讨论都变得有意义。
然而,在现代社会,哲学的地位逐渐消亡,它甚至无法再扮演神学或者科学的仆人角色,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已经变得鲜少。这可能并非人们个人的问题。我们的时代不断灌输给我们一种设定:这些并不是我们关注的议题。我们沉浸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中(亚里士多德所称的“享乐的生活”),从未像笛卡尔一样怀疑过自己。
一切都似乎合理,我自小接受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科学的教育,坚信唯物主义。在了解了进化论后,我坚信人只是一种高级动物的集合,受到所有自然规律的制约,进化的方向是不确定的。
回到阿伦特,她对于现代科学冲击下人们思想的转变进行了进一步提问。她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找出不同之处,这些不同就是定义的来源。
阿伦特否定了人只是一种高级动物的观点。因此,与动物一样的劳动受制于动物性或自然规律,并非人类独有的特征。在人类的积极活动中,劳动虽然不可或缺,但它并不能展现人也无法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她认为技艺优于劳动,因为技艺追求的是永恒。这不是动物性的特征,而是摆脱自然循环的、永恒不变的特征。这是对于人类带着死亡条件而斗争的一种胜利,因此更加优越。尽管劳动也摆脱了自然对人的耗费,成功地克服了人的条件,但这是动物也能做到的,因此不够优越。
与技艺的优越性相似,行动的优越性也源于其不朽性。然而,行动的优越之处在于它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并通过个体之间互相成就来获得不朽,而不是仅仅依靠个人的产物。
沉思生活并非本书的主题,由于我的知识储备有限,我将不会过多评论。
在我看来,现代生活方式的颠倒,可能是因为人类的动物性丧失得过于完全,或者正如阿伦特所言,新技术的出现使得我们开始以上帝的身份行事。因此,我们不再像古代一样夸耀自己的行为,这并不再是回答“我是谁”的问题的必要条件,因为我们不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
我们很容易在世界上留下痕迹:社会空间的发展剥夺了我们的隐私,以至于我们现在需要隐藏而不是彰显自己。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分离过于巨大,以至于我们需要在人类世界中人为地添加自然元素。
这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境况,我们很容易将自己与自然分割开来,不再关注我们作为有机体的维持,而更容易追求“永恒”。然而,似乎我们还没有找到新的追求来回答“我是谁”的问题。但这种对实在性的追求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人们(至少是我所观察到的大多数人)又重新关注自身的感官,开始追求身体感官上的享乐,进而掀起了消费社会的浪潮。
鉴于我的浅薄认识,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可能需要通过进一步的阅读和学习来实现,因此我不再多言。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