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以快为美、食以鲜为美,以求真为美是丘成桐先生的人生目标。他获得了菲尔兹奖,并回到清华创办了求实学院,以培养国内优秀的数学人才为己任。丘成桐先生解决了多个顶级难题,收获了无数荣誉和奖杯,但他的心始终牵挂着祖国。
扉页上纪念父亲和母亲的话语让人感动,展现了丘成桐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父母在他家境贫困的情况下坚持让他读书,他通过学习中国古典经文、历史和哲学,从中领悟到了安心处事的规范、做人的气质、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对学问的宏观看法。这段少年时代的教育对他终身受益。
在14岁父亲去世后,丘成桐迅速成长起来,并培养出了不怕艰辛、不畏强权、择善固执、苦中作乐的人生态度。他注重精神上的满足,将物质放在次要位置,并顺着自己的兴趣发展,不计较未来的收入。这样的心态让他深入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发现前人未知的领域,对后人产生影响,实现学问的传承。
丘成桐谈到创新时表示,他看到很多有天赋和能力的学生在父母的要求下选择读金融等更赚钱的科目。他反思在功利主义气氛浓厚的情况下,即使创新也只能获得二流的结果。他认为高校和政府过于看重论文数量来评价学者的职位,这种做法没有意义。他强调学术的深度对于创新和领先至关重要。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美国卡脖子事件的增多,政府开始重视创新的重要性。
在谈到真理时,丘成桐指出创新不仅仅是重复前人的道路,还需要走一条有意义的道路。中国人推崇孝道,容易演变成对老师和派系的盲从,导致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过于尊崇权威,偏离了真理的本质。丘成桐倡导不盲从权威,他的博士导师陈省身教授不支持他验证卡比拉猜想,但他认为无论对错,都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最终,在三年的错误中,丘成桐和同仁们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解题的出路。他们解决了数学和物理界的许多顶尖难题。陈省身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够改变自己的立场,并宽容地接受新的观点。这样的中国学者并不多见,但正是这种宽容的胸怀为中国科学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通过丘成桐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真理的美丽和辉煌。他的追求不仅仅是创新,而是追求有意义的创新,为人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希望能够打破功利主义的桎梏,推动学术事业向前发展。丘成桐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深度给人以启示,让我们思考如何在追求真理和创新的道路上坚守原则,不盲从权威,以更高的目标来塑造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内容经深度修改,添加了更多细节和解读,增加了对丘成桐观点的补充和评价)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