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说:"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长时间被剥夺情感依恋的婴儿会面临不可逆转的技能衰退。这意味着情感剥夺可能致命。在成年人身上,这种剥夺可能会引发短暂的精神病,或至少引起暂时性的精神错乱。
《人间游戏》的出版让其轻松登上畅销榜。其中包含了安抚、游戏、扭曲、沟通,以及“儿童”、“父母”和“成人”等关键词汇。它很快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伯恩认为,人们之所以不肯“成全”一段人际关系,任由不良沟通作祟,是因为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艾瑞克·伯恩是美国精神科医师,也是人际沟通分析学的创始人。他在心理治疗、教育、管理以及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的各个领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田宝则是一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同时也是中国心理学会康复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质性研究专业委员会的委员。
01.结构分析
心理学家曾奇峰在讲述10种不健康的家庭中指出:无条件的爱是“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因为你拥有了什么”。功利化的爱则是“你必须会弹钢琴我才爱你”,或者说“你必须在社会上取得很多成就我才爱你”。这也是一种游戏。
每个家庭都是一个个体,都形成了一组行为模式。一个孩子从幼婴儿逐渐成长为成年人,这个过程中他们都处于父母的自我状态之下。这种自我状态很容易被复制成为自己的自我状态,也就是说,“每个人内心都带着他的父母”。
在新的状态下,适时激活自我状态,“每个人都有成人自我状态”。因此,也可以说,“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一个小男(女)孩”,并且在不同情境下能够适时切换。
这张图描绘了个体的完整人格,包含了一个人的父母自我状态、成人状态以及儿童自我状态。
成人自我状态是生存的必需品,可以规范父母自我和儿童自我的活动,并在二者之间进行客观调解。
父母自我状态具有很大的功能。它使人能以像现实生活中的父母一样有效地行动,从而促进人类生存。例如,在婴幼儿期陪伴孩子成长,进行互动、喂食、爱抚、拥抱、眼神交流等行为,这些对孩子以后的人格形成非常重要。
因此,人格的三个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生存价值和生活价值。只有当其中一个或几个自我状态扰乱了健康平衡时,才需要进行分析和重组。
父母自我和儿童自我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自己的地位,虽然看似没有关联,但随时可以相互转换并惠及双方。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