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之后,我才意识到这是台湾版本的翻译。它采用了繁体字,竖向印刷的方式,使得我的阅读速度变慢。不过,幸好我慢慢适应了下来,大约花了一个礼拜读完了这本书。
对于这类自我管理的书籍,我们应该持正面的态度。它们不一定都是廉价的“鸡汤”,也不仅仅是堆砌教诲性语句的废话。畅销书之所以受到追捧,必然有其道理。虽然读完后回顾整本书的框架和内容,我发现受用的部分并不多。但是,只要能运用其中的一两条理论或观点,帮助我培养我想要的习惯,那就算不白读这本书了。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讨论“习惯”呢?因为人生中的许多结果都是习惯的滞后表现。举个例子,体重是饮食习惯的滞后结果,我们培养一个习惯的目的,无非是希望获得好的结果,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习惯是无意识的,是我们总结过去的步骤记忆形成的。比如刷牙、洗脸这类习惯,人类无需刻意坚持,它们就像一种无意识的举动。大脑会节约并利用更多的意识,用于其他行为和任务。因此,拥有良好习惯的人能够节约更多的精力,用于更重要的事情。
培养习惯的核心在于“身份认同”。这个概念让我茅塞顿开。以瘦身为例,我们不应该把运动和吃减脂餐当作苦役,而应该换种思维方式,认为自己本来就是一个爱运动、享用健康餐的人。一旦形成这样的身份认同,换上健身服,大口吃蔬菜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无需刻意坚持。这种思考方式对培养习惯来说尤为重要,创造了一个先决条件。
打造情景,构建环境也是培养习惯的方法。书中有句话说:“你不必沦为环境的受害者,而可以成为环境的构筑者。”随后进一步强调了环境对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环境影响着我们与外界的互动方式。举个例子,你本打算利用周末时间好好看一本书。但是,如果你处在一个乱糟糟的客厅,餐桌上还堆满了杂物,这种情景会让你感到不舒服。你会思考是先打扫卫生还是漠不关心。最后,你很可能会躺在沙发上,刷刷手机,甚至连书的封面都没碰。因此,我们不应该将希望寄托在纯粹的自制力上,而是要打造一个适合我们习惯养成的环境。
习惯的培养取决于频率,而非时长。最近,我正在培养早起散步的习惯。我不会规定每天必须散步多长时间,只需要穿好衣服,下楼开始散步。我可以绕小区走一圈,也可以走两圈,都无所谓。我只是想趁天亮之初,在清晨的寂静和寒冷中感受一下。我愿意这么做,但有时也会偶尔懒惰。不过,只要我想到只需要下楼一趟,也不费力气,这个“早起散步”习惯就逐渐成为每天的例行公事了。
如果我规定每天必须散步二十分钟,可能会感到有压力,不愿意坚持下去。然而,一旦我养成了散步的习惯,也许会不自觉地延长散步的时间。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培养写作习惯。每天进行输出是必要的,但一开始并不需要规定自己要写多少字。只需要开始动笔,写日记、评论、小说,随便写什么类型都可以。正如书中所说:“精通由重复开始,而非完美。”
人类倾向于追求“即刻奖励”。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短视频之所以如此火爆,就在于它能够给人带来即刻奖励和源源不断的新鲜感。然而,学习外语、运动等所带来的收获是延迟的。当一个人无法在短时间内看到收获和进步时,很容易放弃坚持。然而,延迟的奖励往往更丰厚,对个人更有益处。即刻的刺激和娱乐很快就会过去,留下的只是空虚。而获得好身材、掌握一门外语所带来的愉悦和好处更加深远广泛。
总结一下,
明白这些道理并不难,但要付诸实践却很困难。不过,只要我们有决心开始一件事情,每天坚持重复,慢慢就能够做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