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此书名《大宋河山可骑驴》,外加封面用的是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还以为这是一本讲述宋朝地理山川,骑驴看天下的古代驴友志。
然而,这本书并非如此。
虽然“大宋”确实是指宋朝,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和开放的朝代之一,诗词、绘画、书法等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涌现出了苏轼、王安石、李清照、欧阳修等大批文人。“大宋”是一种尊称美称。
而“河山”则是指国家的疆土。然而,这本书既不是一本地理图志,也不是驴友日记。“河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代表着国土和民族的象征。
宋朝虽然有辉煌的文化,却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不敌北方游牧民族,被迫放弃北方,被分成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这个时期,五国并立,可见一斑。
“河山”在太平盛世下,代表着“大好河山”,而在动荡的年代,则暗示着领土缩减,民族危机。
重点是书名中的“可骑驴”,这一点甚是有趣。
说起骑驴,古往今来,神话虚构或真人真事,骑驴比比皆是:张果老倒骑驴、杜甫“骑驴三十载”、骑着小毛驴的阿凡提、《魔道》里魏无羡的“小苹果”、《长月》里俾捩众生的初魔唯独“吾觉得他那头驴最有意思,很想讨来骑一骑”……似乎无论是神是魔是人,都喜欢骑驴。
许是因为骑驴体现了一种洒脱和倔强的精神,因为驴性拙步缓,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坚持自己的节奏和方向。所以我们会形容一个倔强的人为“倔驴”。
骑驴的人也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只顾自己的心情和兴趣,不拘泥于世俗的礼法和规范。例如世家子弟相貌堂堂的魏公子,不骑马而骑驴,给人一种吊儿郎当的感觉,可能也是因为骑驴不像骑马,需要正经危坐,骑驴者往往不求功名利禄,不顾现实困境,只知游山玩水,吟诗作画,率性而为。因为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有所背离,这份洒脱,就容易被视为不务正业,不知进取,不成器。
时间地点(大宋河山)、动作事件(骑驴)也有了,那么主角本书所说的人呢?
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宋朝文人了。
宋朝人民骑驴可能更多是因为现实的无奈。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缺少马匹的朝代,因为北方游牧民族占据了燕云十六州,宋朝版图内没有适合养马的地方了。关中平原的马也早被历代王朝消耗殆尽。而马肯定不可能自由流通,所以到了诗人手里,也便只能骑骑驴过过瘾。
再者,驴相比马来说,饲养成本较低,个头小,妇孺老幼皆可(小媳妇回娘家也是骑驴),也适合长途跋涉。
所以,“大宋河山可骑驴”也暗含了宋人在动荡而又繁荣的时代,面对着外敌入侵和内部变革的巨大压力,却依然能够保持着一种洒脱和倔强的精神,是对他们的敬佩,也有同情。
骑的是驴,读的是八卦,品的是心态。
那么本书到底讲了什么?
作者用辛辣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宋朝的“八卦”故事。
苏东坡被贬三次,却把每个流放地都当成自己的世外桃源。
李清照婚后琴瑟和鸣,后丈夫去世,再嫁渣男,被家暴欺骗,即使身陷牢中,也要寻回自由身。
欧阳修,中年两次丧偶一次丧子,却依然真性情闲适。
身处大宋,“苏东坡们”一次次遭受生活的暴击,但依然活得洒脱,活得尽兴,寻找心安之处。
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承前启后的阶段,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
这种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的转变,一方面体现了文学上的百花齐放,包容并济。
细想,其实也体现了宋朝人心态上的转变。
在动荡的大环境下,计划赶不上变化,不如随性一点,放松一点,随心而动,清净无为又何妨放下执念,成为平凡之人又如何。
本书还有一大亮点,目录前有十几页宋朝画家所画的花鸟风景图,在阅读文字前,已把我们带入了宋朝的人文生活中。
古人所思,亦我们所思。古人行路难,今人亦不易。古人求清平乐,也是我们心之向往的。愿在大风大浪时,都有直面生活的勇气。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