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的副标题是--个人的现代化40年。最近也看了一些王石的直播分享,从万科退下来以后做了挺多事情的,在退休之后能放下很多事情,包括对事业的牵挂,甚至也放下了一些登山之类的极限运动计划,去求学,而且不是只挂个名的那种,是日夜苦读的那种。如果换做是我,有他的同样地位,我能不能做到这样子呢。
我对于知识的渴求,是否可以使我到了中老年还可以一如既往地前行“王石47岁开始登山,60岁出国留学,62岁开始玩皮划艇”,这个对于自己身体极限和知识汲取极限的追求,非常值得学习。
书中分了五大部分去讲述王石的感悟。一是肉身。王石对于塑造强大的肉身中,有惊险刺激和克制的两面。王石对于登珠峰等极限运动是玩命式的,之前读过《进入空气稀薄地带》,登珠峰哪怕有商业化向导的帮助,依然是一项游走在生死边缘的运动。王石也遇到很危险的事情,可能归因于危机反应能力,随后都在又惊又险中活下来了。在惊险当前,王石的做法是比较往前冲的,这也和王石小时候的成长性格有关。在我看来,如果遇到这种生死大事,还是要注意下。王石在六十多岁的时候玩皮划艇,也是一项比较专业的、需要持续锻体的运动,王石和一群年轻精英在一起,也能表现出众,这是我非常敬佩的。
二是空间。这主要是指尊重人,给自己和别人留下空间。王石在新疆做了五年的汽车兵后,复员到郑州铁路局的水电段做锅炉大修车间的工人,后来进入了广东省外经委,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待了6年。之后到深圳发展。王石早期的经历是比较正常的打工人,但是王石讨厌环境对他条条框框的约束,因而放弃了外人眼中的铁饭碗,出来创业。王石早期的经历,既使得他知道自己需要的施展拳脚的空间是什么,也使得他后来在做企业的时候懂得给别人发展的空间。1988年万科股改时,王石放弃了对万科的控股权。虽然这一手为后来万宝之争埋下隐患,但是按照创始人的心态,做出这样的选择是挺令人吃惊的。后来王石退下来的时候,也算是退得比较彻底,不是那种名义上退了,但是还是经常指指点点的那种。王石直接跑外面念书了。懂得放下和尊重的创始人不多见。
三是学习。看得出王石的自我进化意识很强,也正因如此才有书名的副标--个人的现代化40年。王石的人生阶段,大部分适合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匹配的,也吃了一大波房地产的红利。从小王石就有留学梦,也在他退下来以后圆梦了。在迟暮之年,还能去哈佛、剑桥等名校,着着实实地做一番研究,研究西方思想、犹太教之类的人文学科,实乃人生一大乐事。学习和极限运动类似,也是要克服一定的障碍,如王石在外国的语言障碍、高强度的知识训练等,但是王石一直也是一位不断克服困难的能人。学习进步的心不停歇,所有的障碍都是可以被跨越的。
四是角色。这主要是指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对我个人而言,一方面,经历了对商人身份的认识过程;另一方面,又经历了作为公众人物的反思过程。”对自己商人角色的要求就是不行贿,走正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王石的价值观挺正的,不走歪路拿订单,杜绝裙带关系等。到了有成就以后,王石加入了很多有关慈善、公益的组织,参加了很多这种活动,之前是被动接受的,后来是主动去加入和推动。另外,经历了捐款门事件,使得王石的对外锋芒少了一些,“2008年的捐款门事件让我深省并意识到:在当今多元社会中,应该秉承“己所欲,亦勿施于人”的生命姿态才更合适,尤其对有影响力的人物来说。这就是我对捐款门表达感谢的逻辑和理由。”
五是生死。王石在企业经营上经历过大风大浪,在极限运动上遇到过死神敲门。这林林种种。人勘破了生死这一命题,又生至死,向死而生,很多事情答案会更清晰:比如人为什么活着,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赋予怎样的意义,自己是怎样的自己,人到最后需要为了什么负责,而既然人的最后就是为了追求这个,为什么在时间还多的时候不去遵循内心的指引之前看《西藏生死书》的时候,对于藏人对待死亡的尊敬、虔诚的态度感觉挺震撼。现在回头看,觉得正是因为想明白了人一生的环,所以才能有一生的坚持。总的来说,挺正能量的。书中王石有些笔墨说到一些事件所引起的反思,但更多的笔墨是透过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论证自己如何自我革命、自我现代化。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