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志第九,礼上魏明帝太和三年,诏曰:“礼,王后无嗣,择建支子,以继大宗,则当纂(音钻,区别篡音窜,音义皆别)正统而奉公义,何得复顾私亲哉!汉宣继昭帝后,加悼考以皇号。哀帝以外藩援立,而董宏等称引亡秦,惑误朝议,遂尊恭皇,立庙京师。又宠藩妾,使比长信,僭差无礼,人神弗佑。非罪师丹忠正之谏,用致丁傅焚如之祸。自是之后,相踵行之。其令公卿有司,深以前世为戒。后嗣万一有由诸侯入奉大统,则当明为人后之义。敢为佞邪导谀君上,妄建非正之号,谓考为皇,称妣(音比)为后,则股肱大臣诛之无赦。其书之金策,藏之宗庙。”
这段文字中,魏明帝在诏书中指出,王后无嗣时,应该选择立储子孙继承大宗,而不能私心私亲。他以宣帝为例,宣帝继位后尊称他的父亲悼考为皇帝,而哀帝在外藩的支持下登基,后来董宏等人称引亡秦为名,迷惑误导朝议,最终尊奉哀帝为皇帝并在京城立庙。此外,魏明帝还宠信藩妾,使其与正妃地位相当,这种不适当的行为导致了天灾人祸。然而,那些忠正之士如师丹之流责备这种错误行为,却遭到了丁傅焚如之祸的处罚。从此之后,类似的事情相继发生。因此,他命令公卿有司深切反思前事就应当清楚明白按照人后的义理来行事。敢于拐弯抹角讨好君上,妄自尊称非正当的称号,谓考为皇,称妣为后,那么这样的奸邪之臣应被处死,毫不宽恕。魏明帝还命令将这些金策之书收藏于宗庙。
在后面的章节中,蜀汉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他的谯周说:“刘备的名字是备,意味着他的训诲是周全完备的;而后主的名字是禅,意味着他的训诲是被授予的。如果说刘备已经完备,那么应该将其交给他人,这比晋穆侯、汉灵帝命子之祥更为荒谬。”然而,蜀汉最终亡国了,这证明了谯周的话是不准确的。刘备去世后,刘禅即位,还未进行葬礼,也不到一个月,就改元为建兴,这也与谯周的言论相抵触。按照曾仕强先生的说法,"备"并不仅仅是指周全完备,还可以理解为准备、筹备的意思;而"齐备"则是指妥当,"筹备"则是指未当,语义上相反。备则表示疲惫,身上穿戴的甲胄上爬满了虱子,战马也因为长期的战争而疲惫不堪;备则表示悖逆,愤怒私心而忘了公义,抱有恨意归陵墓。备则表示悲伤、北方,这是因为他一生中多次战败,少有胜绩。而刘禅呢,禅意味着接受让位,他从来没有恢复汉室初创之初的雄心壮志。
整体来看,这段内容更为深入地探讨了王后继承问题、魏明帝的政治和宠信藩妾的错误、刘备与刘禅的不同以及他们统治的结果。同时通过引用曾仕强先生的观点,对刘备和刘禅的名字进行了解读,并分析了备和禅在语义上的相反之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