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突然就想跟这个世界说,我们都有病,只不过,我的更明显一点。”
这本书让我想起小佳的脱口秀段子。小佳把自己伴随神经系疾病的生活写成段子,刚上脱口秀大会时,这句话是结尾。原稿是“我想跟这个世界说,你才有病呢”,王建国建议改成“我们都有病,只是我更明显”。
小佳说,这句话超越了稿子的部分,纠正了他对人生的思考,让他觉得自己跟这个世界是站在一边的。这是一个与自己、与世界和解的过程。
这本《寻找百忧解》带来的阅读体验,就是对精神疾病患者从“对立”到“站在同一边”的过程。
作者是一位精神科医生,她通过书写,将精神科病人的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从作者的笔触可以感觉到,相比于医生与病人的关系,精神科的医生更像是病人的“战友”“指导员”,他们是冷静的观察者,亦是病患可依靠的同行人。
在精神科里,“我们都有病”并不是夸张,而是大家的共识。病人的症状各不相同,因此很难用一个简单的词语去定义病人。而无法定义的精神疾病,就像没有名字的人,不知为何来,也不知何时何处去,很可能摊上了就是一辈子。
书中有一个病人,他热心肠,能和人正常沟通,熟悉病房里的人和事,甚至也能照顾别人。但他在家里却差点失手杀死自己的老婆,因为他脑子里的声音和看不清的“人”是他们控制不了的。医生说,他们对抗的是一个力量,比他们大很多的东西。
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摄魂怪吞噬快乐的怪物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抑郁症的严重性。它是精神上的怪兽,是失调的激素,是无法正常工作的大脑,是人,生病了。
除了病人与医生,书中还有病人的家属。他们的反应各有不同,有些甚至成为了病人病情的诱因与催化剂。这让人产生一种无力感,命运似乎安排他们遭受不公。
在精神科病房里,“有病”是常态,谁也不歧视谁,谁也不同情谁。大家都一样,与自己的病抗争,与自己的病共生。
我们或多或少地都“有病”,只不过有些人更明显一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