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部作品,我深感自己阅读速度较慢,尤其是对于这样一部被誉为“最伟大的作品”而言,更需要细细品味。在此前先说明,我并没有资格对这部优秀作品进行评价,只能以读者的身份来表达个人感受。
首先,我要提及的是作品中的活人物。在前三章,元伯、玉灯以及其他角色如同就在我眼前,我非常喜欢他们,越看越觉得开心,就像我自己亲身参与了夫子庙街口的观戏人一样。我很想知道“孟俊郎是谁”、“为什么元伯要在这里等他”、“他会来赴约吗”……我真的很想知道答案!关于玉灯,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她这个角色。她天真、热情、善良、孝顺,专一而无私地爱着元伯。我不禁自恋地说,我和她有几分相似。总而言之,玉灯对元伯的爱是一种尊重和付出。
关于元伯,刚开始我觉得他非常个性、坚持自我,或许有些固执。但是后来我了解到他一生经历了很多起伏,他依然怀有一颗像菩萨一样的心,以“信”字为人生信条,时刻保持着真诚和坦荡。这也许就是王阳明先生所说的“知行合一”吧。而关于俊郎,他也许就是平凡人中的你我。他爱吹牛、追求金银、欺负弱者,有一种浮躁的感觉;他善良而不真诚,偶尔干一些坏事,聪明却不具备大智慧。在经历了重大变故之后,他脱去了世俗的外衣,展现了真正的善良、诚实和忠诚。人,终将会觉醒,或早或晚。
其次,让我们谈谈作品所展现的深厚文化。说到“文化”,我并没有足够资格谈论。但我从作品中感受到了善文化、佛教文化和哲学思考。一般来说,人性本善,但人与人之间似乎缺乏一种叫做“信”的东西。梅秀才、玉灯、聂元伯、张元伯都是明善且有信仰之人。后面出现的黑白书生、弓弩猎人则展现了人性中的复杂性,有时我们自己甚至无法分辨。但我始终坚信,行善者将得到善报。在身边的一位老师的影响下,我了解了一些佛学知识。对我来说,这些知识太深奥了,我不敢妄加评价。我只能说,人不能一味地追求今世的快乐,否则必然会堕落和腐朽。也许我不明白前世和来世的事情,但我明白“积善必有余庆,积恶必有余殃”。愿我一生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些善良的事情,这样我就无愧于天地,也符合良知之道。
最后,让我们深入思考。一提到思考,似乎我没有进行过思考。可是,这个念头久久回味在我的脑海中,这本身可能就值得深思。这也展示了这个时代个性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特点,每个人心中都有思考,但却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回到作品,善恶、生死、轮回岂是我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能够看清的,那个似懂非懂的年纪只有通过体验和反思才能成长。当然,这并不等同于觉悟。人生这本书,可以说厚也可以说薄,没有一种标准。所以,我会秉承我的认知,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一旦我决定了,千山万水都不会阻挡我;一旦我发出了承诺,万年也不会有阻碍。愿我回望过去所走的路时,能够坦荡且无悔。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