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处》这本书以女主对密友杰弗斯的倾诉为主线,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被她的思绪深深吸引。在合上书之后,我才有机会仔细品味咂摸,它如同一杯好茶,回味悠长。当你在阅读时,你就是杰弗斯,雷切尔·卡斯克的文字深入人心,深刻剖析人类某些灵光时刻,语言尖锐而美妙。书中的两个短句,“我在这里”和“我回来了”,犹如擦亮的火柴点燃了女主角不同阶段寻求内在自我的旅程。这两句话在她看过艺术家L的画作后留在她脑海中,并在多年后的某个早晨,在她看到沼泽中的风景后再次激发她的情感。女主角与住在沼泽中的托尼相爱,他们在沼泽中建造了第二处,甚至邀请L前来。第二处成为女主角追求自由和理解的心灵寄托,也是那些陷入困境中的人的心灵归宿。然而,当L到来后,一切都偏离了女主角的期望,甚至在初次见面时她就感受到自己完全被忽视。L画了沼泽中的所有人,却没有要求画女主角。艺术和道德之间的模糊边界令人困惑。我们真的可以因为艺术而忽视艺术家的私德吗?艺术是否就是艺术家本人的延伸?为什么我们在自己的虚构中如此痛苦?之前关于L能给女主角带来灵魂震撼的种种都是虚构的吗?都是她的幻觉吗?女主角一直追求自由,却连自己的小脚趾都没有成功解放。书中的人间清醒者是托尼,关于他的自由的描述令人着迷,他戴着宽松的大帽子,在天空中平静地移动,周围的樱桃树绽放出小花,云雀在他经过时冲向天空,歌唱旋转。对于自由,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比如在火车上,我们可以举起书报,遮住脸部,不去看那些躲在书报后面的魔鬼,生活会变得轻松吗?真的会这样吗?我想,绝大部分人都是如此。艺术的目的是否也包括艺术家本人但我认为真正的艺术意味着捕捉虚幻。而托尼,则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而非苍白的影子。最终,L决定画女主角,她非常高兴,甚至穿上了婚纱。她终于被看见了吗?她内心隐藏的男性自我和被忽视的女性自我。当然,托尼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最终“我回来了”。虚幻的一切都消失了,一切回归正常,内心的冲突得到了解决。关于亲密关系,关于内在自我的探索,关于艺术与道德,这本书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