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
原文为“Huns”,应为“匈人”。匈人与匈奴人的区别在国内已有较多研究,见刘衍钢《罗马帝国的梦魇》
罗马帝国的梦魇
8.5
刘衍钢/2018/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本小书,通读下来发现是本综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尤其是后半部分对“匈人”和“匈奴人”的辨析非常华彩。之前在商务印书馆的约达内斯《哥特史》序中接触到了这个,主要提到了人种外貌之别。本书更进一步,就居住、饮食、部族组成等生活习俗入手,一清二楚。马赛里努斯的《历史》为诸多大家的一手资料,实在是值得好生研究。9.2。
君士坦丁的外甥达尔马提乌斯335年9月18日……
“外甥”,原文为“niece”。达尔马提乌斯的同名父亲是君士坦丁继母狄奥多拉之子,因此应该是君士坦丁的侄子而非外甥。
或可简单地将这一不为人关注的活动当作对不列颠北部边境进行全盘的
- homoousios,“本质同一”,指圣子与圣父本质上相同,是312年尼西亚公会议的决议。这一点导向后来著名的“三位一体”(Trinity),也是西部主教们的共识。
- homoiousios,“本质相似”,指圣子与圣父本质相似却不同(the Son is like the Father in substance),圣子的本质高于天使而低于圣父,圣子为圣父所造而非与圣父同一。是4世纪时期阿里乌斯派的核心。357年时以安齐拉的巴西尔为代表。
- anomoios,“不相似”,指圣子与圣父从本质上就不相似。这是350年代部分激进的东部主教的认知。
- homoios,“相似”(the Son is like the Father),指圣子与圣父相似,但本质并非同一。这是尼西亚公会议之后阿里乌斯派分裂出的更泛泛的教义。
- “全面相似”(the Son is like the Father in all aspects),这是357年希尔米乌姆决议的核心,也是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找到的弥合东西部争议、同时抵制“不相似”教派的妥协说法。该说法避开了关于“本质”(substance)的讨论。
现译把上述情形全部翻译成“相同”,直接抹掉了东西帝国的争议,让中文读者更加不明所以。
(11)1.1.8
君士坦提乌斯提议建造这座建筑原文还有一个“in 340s”。现译漏译。否则后文的“后来在356-357年”则难以理解。
(12)1.1.9
过不了多久就发现,354年加鲁斯因调动军队缓慢而被免职。原文为:
it did not require a long memory to observe that the manoeuvres which led to the deposition of Gallus in 354 had begun with the gradual removal of his troops.应为“前事依旧历历在目:354年废黜加鲁斯的阴谋,便是从逐渐剥夺他的军队开始的。”现译翻译的个啥啊……
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