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大家出游的热情高涨,以至于各景点人山人海。得益于便捷的交通,现在旅游已经成为许多人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常见选择。然而,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时候,人们如何出游呢?在《图镌梨枣》这本书中,作者刘洁为我们揭示了答案。
刘洁是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他的研究领域涵盖古籍、图像学和中国近代文化史。她曾出版的《画外有清音——中国画里的音乐史》获得了豆瓣评分8.5。在《图镌梨枣》中,刘洁描述了中国古籍版画中的故事。
版画是一种绘画形式,通过在板材上进行刻画,再将图画印制出来。在古代书籍中,版画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内容,包括山水建筑、戏曲小说、技术医药和人物等。刘洁以故事为轴,选取了百幅作品,带我们去感知中国古籍版画中的记忆与传统文化。
首先,我们来看看版画的发展历程。中国版画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咸通九年,当时王玠为二亲敬选普施的《金刚经》扉画即为其中之一。随着古代印刷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各类书籍插图版画的传播,版画艺术逐渐成熟,在明朝万历、崇祯年间达到鼎盛。然而,清代以后,社会动荡导致版画逐渐式微。在版画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流派,比如:古朴的建安版画、豪迈的金陵版画、典雅细腻的徽派版画等。其中,徽派木刻版画家是构成万历黄金时代的支柱,他们被誉为中国木刻画史上的“天之骄子”。
古籍版画在书籍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书籍插图版画,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使得读者更易于理解。对于科技类古籍,其中的插图具有重要的说明功能和视觉形象传达的不可或缺性。同时,版画也具有艺术价值。虽然版画没有被纳入中国画“正统派”,但无人可以否认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鲁迅曾经称赞底木刻的创作者:“那精神,惟以铁笔刻石章者,仿佛近之。”这种“版画精神”将永垂不朽。古籍版画所包含的内容也是艺术,吴越的水乡文化、古代园林、戏曲小说、争奇故事等等,皆是中华文化中的宝藏。中国的古籍版画不仅对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还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周边地区。
古人的出游方式也与现代不同。在古代出行困难的年代,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去过家乡以外的地方。于是,古人将所见风物画下来,除了能将自身情志寄托于画中,也满足了其他人卧游山水的精神需求。这种独特的旅游方式可以在《图镌梨枣》中看到,比如《泛槎图》插图的绘者张宝就是一个超级旅游达人。在20岁科举失利后,张宝纵情于山水和古迹之间,游历了大半个中国,直到六十多岁才回到家乡金陵安度晚年。除了张宝以外,在《图镌梨枣》还能看到许多不同的人生经历,这其中也不乏身世坎坷之人。他们通过版画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就,将自己的情感与理念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如今,虽然版画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是因为它特殊的魅力,仍然有少量的专业人士和爱好者在尝试制作传统的木制版画。衷心希望版画能够在热爱它的人手中重新绽放光彩,延续着这种古老艺术的传统。通过版画的记录,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生命力量,而这种力量将会穿越百年,继续影响着现代的我们。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