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采看来,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独特的人物,具有崇高、病态和幼稚的混合魅力。尼采觉得没有其他人能像他那样令人着迷,同时也感到遗憾,因为生活中缺少这样一个有趣的颓废者。陀思妥耶夫斯基成为尼采真正意义上的同路人,并非叔本华、瓦格纳或者希特乐。在当时混乱的俄国和德国,这两位人物出现了并且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似乎都指向了相似的悲剧结局。
尼采预见到形而上学和上帝的衰落趋势,他选择了构建超人,用权力的意志和艺术形式对抗虚无主义。陀思妥耶夫斯基则面临内心的巨大分裂,他仍然选择坚信上帝。尽管这是他们两人的不同选择,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他们之间的分歧,而是让我为之着迷的地方。在一个没有上帝的世界中,陀思妥耶夫斯基选择了上帝,但上帝不再是创造者,而是道德、正义以及基督的宽容和博爱。正如文中所提到的阿辽沙和佐西马长老一样,他们用基督教的精神来感化和引导人们,即使生活在一个“上帝已死”的世界。
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面,当阿辽沙面临佐西马长老去世时,他的信仰动摇了,但他仍然把“葱头”递给格露莘卡,这更加激发了他对自己信仰的虔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另一面则体现在伊万这个角色中,他是一个用理性来对抗上帝的勇士。在《宗教大法官》和《伊万的梦魇》这两章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向上帝发起挑战,同时以长老的口吻歌颂基督精神。无论相信与否,上帝对陀思妥耶夫斯基而言可能是他面对人类困境时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每个人内心中的上帝可能都应该由自己创造,它代表着正义,是人类无法割舍的信仰。
最后,无论是尼采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都是虔诚的。他们的选择并不是分道扬镳,而是对信仰的决定。他们都是“分裂的人格”,充满自我矛盾的个体。他们是同路人,怜悯并热爱着生命。然而,为什么我说他们最终都走向了相同悲剧性的结局呢?陀思妥耶夫斯基没有成功地证明上帝的存在,尼采也倒在了苦难和虚无的脚下。超人主义能否摆脱虚无主义并放弃最后的人,这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