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成都有教授的展览,但我告诉自己先把书看了再去聊表心意。断断续续看了十多天之后,碰巧遇到了连绵不断的秋雨,我也因此染上了风寒,正如书中的波特一样。我们仿佛是同病相怜,都被病魔缠身。那几天,我不仅看书时会睡着,还会出现幻觉,让我惊出一身冷汗。当然,跟波特相比,我的情况要轻得多,他最终病死在异乡。
「这里的天空非常奇怪,我看着它的时候常常有这种感觉:上面那里有个固体,保护我们不受后面的东西侵害。」
「不受后面的东西侵害」当凯特这样说的时候,她的身子微微发抖。
「是的。」
「但后面有什么?」她的声音非常小。
「什么都没有,我猜,只有黑暗,全然的黑夜。」
初读这段话时,我产生了一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错觉,仿佛整个世界都在阴谋着不利于我们的事情。但细思之下,天地只是我们的共谋者而已。
某种程度上,波特的死可以算是求仁得仁。他的内心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死去了,他只是来到北非寻求冒险,像他的心脏起搏器一样,不顾凯特的反对,带上了唐纳。他就像是一颗副作用极大的特效药,尽管最后因为爱生妒,波特一度复活,但他处在一潭死水当中,没有任何生物存活。即使偶尔有人投入一颗石子,产生的涟漪也很快会被平静恢复。相反,凯特自我摧毁的选择令人痛惜,因为她的出轨导致了波特的死,她对此负有强烈的愧疚。这是一种错位的自责,自我放逐是无效的救赎。两人的抉择正如波特对凯特所说的那样:
「我认为我们两个害怕的事是相同的,原因也一样。我们两个都是,从来都无法全力投入生活。我们紧抓住那些自以为价值所在的外表,深怕自己在下次遭遇颠簸时就会倒下。不是这样吗?」
我很喜欢小说开头提到的那个三个女人在撒哈拉饮茶的故事。它魔幻而极富寓言性,就像是村上春树常常在自己的短篇小说中出现的情节。对我来说,这个故事就像是一头骆驼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没有它的驮负,我可能会在这片广袤而悲凉的沙漠中迷失。
整个故事从费兹开始,最后又回到了费兹,结束在摩洛哥的海滨小镇。北非依旧是脏乱差、充满诱惑的异域,撒哈拉还是那片荒凉无情的沙海,倒映着旅行者精神。故土的海市蜃楼。
天空这块幕布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这个问题又有多重要呢?正如纪录片中的教授所说:
「死亡总是悄悄逼近,但你不知道它何时会到来,这似乎与生命的有限性无关,我们所痛恨的就是这种可怕的准确性。但正因为我们不知道,所以才会把生命当成一座永不干涸的井。然而所有事物都只发生一定的次数,而且很少,真的很少。你会记得童年中特定的某个下午吗?某个深深融入你生命的下午,如果没有它,你甚至无法想象自己的人生。也许只有四、五次吧,甚至可能没这么多。你会看到满月升起几次呢?也许二十次。然而,这些看似无穷。」
与其不断思索天空的背后到底是什么,为何不停下脚步,看看眼前天边的明月。不知道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