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创造了一个关于翻译的魔法世界,其中人们可以借助“银条”来进行施法。施法者需要准确阅读银条上的文字才能成功施展魔法。魔法的本质在于比较两种语言中的词语差异,而魔法效果则由词语差异的具体内容决定。
故事背景设定在19世纪的英国,他们试图通过“自由贸易”来搜集全球的白银,并将其带回本土制作成银条,用于各个行业的“银条魔法”。然而,实际上,“自由贸易”只是侵略和搜刮财富的借口。故事中涉及了殖民侵略、奴隶制度和男权主义等主题,讲述了一个地下组织反抗的故事。在殖民和侵略过程中,大量白银流向英国,这为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施法材料。这也促进了英国社会的科技革新。
翻译的艺术是魔法的核心。其实,“银条”在故事中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它只是增加了一些词汇翻译和词源转换的噱头。即使省去这种魔法技能,故事仍然可以用其他手段来完成。实质上,故事揭示了科技军事的革新和世界的弱肉强食现象。
在小说的前两个部分,作者过于热衷于向读者“上课”,详细解释词汇的含义和翻译技能的优先级,以至于盖过了故事的流畅性。这些冗长的“知识点”堆砌起来像文献一样。即使挖掘人物线并丰富人物的描写,故事也会更加丰满。而第二部分的结尾则更加流畅。读完《巴别塔学院》的前半部分,会让人联想到《哈利波特》,两者都涉及了魔法世界的概念。但是,《哈利波特》除了系列小说外,还有许多相关书籍,例如《哈利波特百科全书》和《神奇动物在哪里》等。而《巴别塔学院》则更像是小说故事和注释大全的结合。这意味着《巴别塔学院》有些杂乱,并且两者并不可比性。总的来说,《巴别塔学院》虽然有趣,但还没有达到《哈利波特》那样的水准。
作者匡灵秀喜欢进行人物的侧写描述,喜欢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有些像旁白。然而,她常常忽略前因后果的连接,故事结构还不够合理。作者需要更加丰富人物的构建,有时人物的行为和言语之间缺乏连贯性,显得突兀。总的来说,这部小说中既有乏味之处,也有趣味之处。趣味主要体现在设定上,如“广州男孩”、“词汇翻译”、“银工魔法”和“鸦片战争”等词汇,但实际上并没有太多令人惊喜的内容。
《巴别塔学院》是一部篇幅颇长的小说,作者阐述了许多观点,其中一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摘录的三段文字可以方便日后对比不同译本和原文。
综上所述,《巴别塔学院》这部小说有一定的深度,但还有一些可以加以改进的地方。小说给人留下了一些印象深刻的观点,其中的设定也颇具吸引力,但整体上缺乏足够的惊喜和流畅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