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在加班啊,得知正好东西老师在我们隔壁,就放下手上的工作去看了一下。
说是读者见面会,其实只是聊了些创作历程和不痛不痒的文学创作灵感。
有几个关键的问题挺有意思。
1、提到男性作者写女性主角是如何吸取灵感的。
答:经典作品,例如《包法利夫人》XXX(声音太小了有点没听清都是一些以前的纯文学)等。
这就很说明问题了,为什么有人看了书觉得“作者充满对女性的刻板想象”,这句话在我读完书和看完剧都是认同的。特别我觉得冯导其实拍的比写的都好,因为本来女主给人的描述就好像探案也是建立在“女性的直觉”上,全篇都充满了对女性的臆断。包括女主自己的人设,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过渡“矫情”。
2、女主会不会和邵天伟(对她有好感的徒弟小鲜肉)走在一起
答:(此处东西老师听错了,听成了慕达夫)然后说是可能的,然后主持人也兴奋了,说:哦(哎呦不错哦)然后结果东西老师说听错了,女主和邵天伟是没这个可能性的,和慕达夫还会有点意思。
所以说,年纪大的男性去写以女人为主角的人物,很难在女性群体里得到共鸣是有原因的,而且在男性眼里,女主也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作精。在人物构思上是失败的,胜在了整体的文学性。茅盾奖本来也是偏好这种类型。不然可能以这个题材来说就写成网文风格会更受年轻读者欢迎。
现场只是走个过场,没有读者提问环节。
不然麦克风到我手里可够老师喝一壶的。
我想问,
1、电视剧的质感其实拍的不错,但评分较低,您觉得是因为用悬疑的皮来包裹情感线“双响炮”的问题,还是观众的耐心不够
2、女主的人设符合一个常年醉心工作的女警察吗既然要写青年女性,那么周围没有优秀的青年女性,或者当代女性可参考吗
真不怪冯小刚,我觉得冯导拍的不错。
因为有一面之缘,还是三星吧,万事留一线以后好相见(下一本书)。
加班中,我得知东西老师就在我们隔壁,决定放下手上的工作去亲眼见识一下这位知名作家。当天,东西老师举办了一场读者见面会,但实际上只是谈论了些创作历程和文学创作灵感,没有太多深度。
不过,会上有几个问题很有意思。首先,有读者问及男性作者如何吸取灵感来写女性主角。东西老师回答说参考一些经典作品,例如《包法利夫人》等。这引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为什么有些读者认为男性作者在描写女性角色时充满了刻板印象?在我读书和观看剧集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我觉得导演冯小刚的拍摄更胜一筹,因为女主角的形象本来就像个侦探,建立在“女性直觉”上,并充满了对女性的臆断。女主角的人设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显得有些过于“矫情”。
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女主角是否会和邵天伟走到一起。这个问题实际上被东西老师听成了慕达夫,但她表示可能会有这样的情节发生。主持人也很激动地表示支持,但后来东西老师纠正说自己听错了,女主角和邵天伟是没有这个可能性的,与慕达夫之间可能会有点意思。这再次说明了一个问题,年纪较大的男性写女性主角很难在女性观众中产生共鸣,同时男性眼中的女主也被塑造得有些不懂世故,这在人物创作上是失败的,但整体上的文学价值还是有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茅盾奖更偏好这种类型的作品。如果换成网文风格可能会更受年轻读者欢迎。
整个现场只是简单地进行了一下,没有读者提问的环节,要是有的话,我肯定有很多问题要问。我想问的是:
1、电视剧的质感拍得不错,但评分却较低,您认为是因为用悬疑的皮来包裹情感线路的问题,还是观众的耐心不够?
2、女主角的人设符合一个常年醉心工作的女警察的形象吗?既然要写青年女性,难道周围没有优秀的年轻女性可以参考吗?
不过,不怪冯小刚,我觉得他的执导工作还是不错的。因为我们有一面之缘,所以给他三星评分,万事留一线,期待他下一本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