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大名鼎鼎,大学的时候买来一直在我的书架上放着,现如今有机会一读,却发现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我以为是有趣的人类学著作,但不是。当然,也并非说和人类学无关,可以把这本书看作文学与学术的结合,看作游记,但无论如何,这种模棱两可并非是此书的缺点,只能说是特点,且该特点侧面体现出作者知识的广博和思考的睿智。无论是当作学术还是文学,“不管在学识上还是在人生智慧上”,读者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收获,有启发。
本书九部,并非顺序,而是倒叙,第一部《结束旅行》,乃是杂谈,其中金句频出,足可见作者多年后的思想成长;第二部《行脚小注》,也有点杂谈的意思,其中《一个人类学家的成长》,是作者写当时自己为什么转战人类学,同时加了一篇写日落的美文;第三部《新世界》,在这里,作者观察了巴西和美洲,写出对所谓新世界的反思;第四部《地球及其居民》,这是作者写巴西、印度,写美洲和南亚的对比;第五到八部的《卡都卫欧族》、《波洛洛族》、《南比夸拉族》、《图皮-卡瓦希普族》是作者在巴西执教期间顺便或有意考察的四个“土著”族群,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符合我对人类学“刻板印象”的,因为在这几部会去写各族群的习俗、家庭、家族、宗教等等;第九部《归返》,与第一、二部类似,开始反思人类和人类学。
要谈这本厚书(五百五十页)一时之间不知从何谈起。先说排版吧,这本书不缺少注释,而所注释的文本是用蓝色字体标出,注释则放在文本一侧,使注释和文本左右分裂,十分清楚明白;同时,编辑有心的加入了下划线和蓝色字体标出本书“金句”,即作者思想绽放的文字。这样的安排自然有好有坏。另外,行间距也很适当,看起来很舒服,但奈何本书厚,给人的压迫感挥之不去,又加之哲思的语句,让人更感觉负担。
哲思或反思的语句,是列维-斯特劳斯在20年后谈起过往的所见所闻所带出的,散落在各处,哲思/反思的对象亦是五花八门。其中,较为印象深刻的是《一个人类学家的成长》。在里面,他就说到了学术上一些“抖机灵”的事,他说有这么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把对那个问题的两种传统看法对立起来”,先否定第一种和第二种看法,然后“提出第三种看法说明前面两种看法的不足之处;最后,接着搬弄名词,将两种看法变成同一个现实的两个互补面——形式与内容、容器与内容物……等等”(54)。对此,作者的评价是:“这样的学术答辩很快就变成纯粹的搬弄文字,靠的是一点使用双关语的能力,用双关语代替思考”。
对新世界的看法,斯特劳斯一反“欧洲中心主义”,看到欧洲给世界带来的灾难。“在新世界,土地被虐待、被毁灭。那是一种强取豪夺式的农业,在从一块土地上取走所有可以取走的东西以后,再移到另一块土地去夺去利益。”(114)“对我们这些欧洲上的居民来说,在新世界的中心所进行的冒险的意义是:首先,那个世界不是我们的,我们要对那个世界被毁灭这项罪恶负责任;其次,再也不会有另外一个新世界……”(515)看得出来,斯特劳斯很哀伤。事实上,人类学家进入原始人的视野,某种程度上,既是在文字上留住他们,也是在文明中消灭他们。
……
我们不得不佩服斯特劳斯的学识和见识,也佩服他的胸怀与真诚。不知道是一次次旅行造就了斯特劳斯,还是斯特劳斯造就了一次次旅行。也许旅行在当时不见意义,但是多年以后,当人的见识增长,开始思考意义时,也会发现当初旅行时管中窥豹所带来的文化震撼。就像多年以后在回忆所读到的《忧郁的热带》中语句,也定然有新的发现。一本游记,也是相当的博大精深。所以我觉得,这本书,还得是年纪大点再读,尤其是那种深刻体验过文化差异的、有文化的、又有点忧郁的中老年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