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爱欲性欲部分后,我对其中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明显受到基督教的苦行禁欲主义的影响,认为性是一种对个体人格的泯灭,是种族繁衍的工具。与此相反,情爱却是个体人格的彰显,与个体人无必然联系。性被视为奴役人心灵深处的罪根,而情爱则通过其纯粹的美与永恒性突破了决定论的世界,但常伴随着毁灭和死亡。此外,爱拒绝一切将其客体化的行为,与世俗化的家庭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明显的冲突。
在文章中,男性视角占据了显著位置。作者认为爱可以是男性向往的一种博爱、怜悯和自我救赎,将女性个体人格的难以实现归因于性别天性使然,暗示女性具有更多的嫉妒和暴虐,这种观点显然存在性别偏见的局限。
文章还提到了社会主义性质家庭,倡导友谊型家庭,试图最大限度地摆脱爱的奴役。然而,即使如此,人们也会发现这种爱常常被生命理性化、社会习俗规范所侵蚀,也就是说,爱常常无法真正地占据人们的主体性。因此,真爱在这个世界上常常像空谷足音般稀缺。作者认为,这个世界的水土太过肮脏,导致爱的悲剧张力总是趋近极限。相比之下,除了爱之外,其他事物似乎都相对轻松,也因此缺乏张力和价值。
总体而言,作者给我一种愤世嫉俗的感觉。他似乎只活在自己头脑中的美丽幻想和精神的优越感中,无法接受现实世界的琐碎和不完美。这种态度可能将他限制在一种非常特定的观点中,而丧失了对于生活中其他方面的理解和感受。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