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我收到了一本叫做《重启人生》的试读本,是“牧神文化”的编辑老师寄来的。由于工作繁忙,我一直没有时间阅读。直到国庆节假期,我终于抽出了一整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阅读完之后,我感触颇多,下面我将逐一道来。
这本书是一部侦探小说,尽管是65年前的作品,但是阅读时我完全没有觉得过时。尽管故事的结构比较简单,人物也不多,但是作者大下宇陀儿却描写出了曲折的情节,引人入胜。而且他的文风中还带有一种幽默感和戏谑,让人忍俊不禁。
在这本书中,我特别喜欢侦探设定,即男主角的女朋友“雪子”。她本身是一位美容院的美容师,但是却没有受到污染,保持了纯洁。她不仅美丽聪慧,而且一直陪伴男主角,帮助他查清了案件的真相,并且让他戒除了毒瘾,重启了他的人生。我觉得这种设定非常有趣,将男主角而将从事特殊职业的女性雪子作为福尔摩斯的角色,这样的胆大妄为的设定在65年前的日本侦探小说中并不多见。
而对我来说,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并不是小说本身,而是附录中的侦探小说评论名篇。大下宇陀儿在《突破侦探小说的模式》一文中,回应了甲贺三郎对他在《新青年》杂志上连载的长篇小说《魔人》的批评。甲贺三郎认为这并不是一部侦探小说,并且认为大下宇陀儿只是在模仿他人。大下宇陀儿对此提出了异议,并解释了他对侦探小说创作的理解。我对这场侦探小说家之间的讨论感到浓厚的兴趣,所以特意去查了相关资料。最终我了解到,在1931年,《东京日日新闻》上发表了甲贺三郎的评论《侦探小说尚待发展》,他认为侦探小说在小说中是一种完全特殊的存在。其他小说借助情感来打动读者,而侦探小说是完全依靠理性来推理的。他还将矛头指向了《魔人》。而大下宇陀儿就在《突破侦探小说的模式》中进行了反驳。在这场围绕着“本格”和“变格”的侦探小说的讨论中,江户川乱步、木木高太郎等人也参与其中。所以我特意列出了本书的作者大下宇陀儿、甲贺三郎和木木高太郎。他们三人都是日本战前侦探小说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的作品《重启人生》,《蛤蟆屋的杀人》和《人生的愚者》都已经被牧神文化的“谜托邦”书系收录为“日本早期侦探小说杰作选”。我非常佩服牧神文化的编辑们的用心,选择了这些主题,为广大侦探小说爱好者提供了最好的素材。我希望更多喜爱阅读侦探小说的读者们能够体会到这些编辑们的良苦用心。我也期待牧神文化的编辑们能够继续出版更多这样类型的文学作品,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由于我对这部作品产生了极大的喜爱,我通过查询网络资料,发现在1958年,日本导演堀内真直根据该故事编写了同名电影《贩卖自杀的男人》。由于这本书的日文原版已经很难找到(我真的很羡慕那些会讲华文的读者),所以我只好有求于无,购买了一本日文原版的《推理遗产系列》(大下宇陀儿/楠田匡介篇)。这本书里收录了《贩卖自杀的男人》的全文,也算是满足了一下自己的心愿!
总的来说,我对这本书的喜爱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其中的一些历史文化背景。希望这本书的续集《蛤蟆屋的杀人》能够快点出版,而且据说第三部的《人生的愚者》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我真心期待牧神文化的编辑们能够花费更多心血,推出更多这样类型的文学作品,以满足读者们的需求。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