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沉浸在传奇电影配乐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的伟大遗产中,对他和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对谈书《写一百年再停笔》和托纳多雷执导的传记电影《音魂掠影》进行了阅读和观赏。同时,我也重听了无数原声碟。下面是我的一些笔记,希望能让大家对这位音乐大师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埃尼奥·莫里康内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大师。他一生为500多部电影电视写过配乐,2007年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虽然你可能没有关注过他这位作曲家,但肯定看过他为电影谱写的配乐,比如《荒野大镖客》、《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美国往事》、《八恶人》等等,可以说他是电影配乐这个领域的奠基人。他于2020年去世,这部传记电影可以看作对他的回顾和致敬。
我个人推荐先观看纪录片,因为有音画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配乐的实现方式。然后再看这本书(可能需要忍受前面一些作曲术语和早年经历)。这本书和电影的主线是一样的,但是电影更像是一场华丽的致敬,凝聚了各种曲子的灵感时刻以及观众们的欢呼声;而这本书则是托纳多雷和莫里康内的问答录,更加深入地探讨了配乐的背后故事。
我觉得在读这本书时最好不要期待从中了解莫里康内与各导演合作的八卦。书中的互动都是非常日常的工作交流。唯一有些八卦的是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发条橙》,库布里克最初希望让莫里康内为电影配乐,但莫里康内太忙了,于是库布里克决定放弃。莫里康内称这是唯一的遗憾之作。
刚开始我阅读这本书的目的只是为了找寻一些创作者方面的共鸣,但是实际上它提供了更多的内容,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音乐的知识。莫里康内的作曲方式、创作逻辑以及对当代音乐和电影配乐的见解让我收获了很多。“电影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世界,它是一门无与伦比的艺术语言,容得下所有的艺术。”他认为电影和音乐在时间性上有很多共同的元素,因此它们有着共同的基础。他还强调,音乐不应该成为图像的仆人,而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价值。他推崇原创作品,并表示如果导演想用现成的曲子,他会不愿意接受这个工作。他认为音乐的独立价值是通过一部部配乐细节和理念的实现来体现的。此外,他还提到在选择音乐的音量和背景音乐时要注意合理搭配,避免音乐被其他声音或效果所掩盖。
关于旋律和实验性,莫里康内对此有一些复杂的观点。他承认自己喜欢优美的旋律,但他同时强调自己的旋律与一般人所理解的旋律有所不同。他认为传统旋律已被运用得差不多了,现代的音乐创作需要改变参照物,以避免过于刻板和乏味。他希望通过改变音程、旋律线的渐行渐远、时值以及休止等手法来尝试新的创作方式,并强调音乐不仅仅是声音,它可以成为想象中的声音。
在谈到电子合成器和电脑合成声音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时,莫里康内认为电子设备为作曲家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能够生成无法通过传统乐器演奏的声音,从而带来意想不到的音色。然而,他强调电子合成器和电脑合成声音不应该用来模仿传统乐器的声音,因为传统乐器的声音已经存在,用电子合成器去模仿是没有必要的。他更喜欢自己演奏者演奏出的声音。
此外,我在阅读中还产生了一些个人领悟。首先是关于钢琴。莫里康内本人钢琴弹得不太好,他认为这反而是一种好事,因为钢琴弹得不好可以避免受到钢琴思维的限制。他希望音乐能够自由发挥,而不受钢琴思维的束缚。他相信各种乐器在音乐创作中都是作曲家的辅助工具。
另一点是关于天赋的存在。我逐渐开始相信天赋是真实存在的。莫里康内就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人,他能够通过看着琴键来构想出整首曲子,就像许多天赋异禀的艺术家一样,“音乐之神通过他来发出声音”。因此,如果你的合作者可以看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你需要相信他们,并且不要等待别人把一切都解释清楚,否则你只能达到自己的高度,失去了与他人叠加天赋的机会。
最后,托纳多雷问了一个关于纯音乐和电影配乐之间的矛盾问题。莫里康内曾经认为给电影配乐是一种耻辱,但后来逐渐意识到不是这样。他努力让他的电影配乐创作和严肃音乐联系在一起,并为此感到自豪。他认为当代音乐已经变成了电影音乐,二者不断靠近和融合,尽管它们可能不会完全交汇,但总是在逐渐靠近。
总之,这篇笔记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莫里康内的言论和思考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电影配乐和音乐背后的故事。他的创作方式和专业态度让我深受鼓舞。虽然工作艰苦,但我相信只有持之以恒、真诚地创作,并在合适的时间和空间中呈现音乐,才能让音乐变得难忘。对于作曲家来说,重要的是要在作曲过程中真诚地表达自己,并努力追求音乐的尊严。
莫里康内的一生为这个职业路途上的艰难与困苦带去了一些光亮,为作曲家这个词做出了非常丰富的注解。我对他的敬佩之情由衷而发。
以上是我对《写一百年再停笔》这本书以及莫里康内的一些思考和感悟。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想吃凉糕”,我会在公众号上分享更多关于读书笔记、游戏和其他有趣的事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