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义的兴起,大女主范式的女性形象越来越受关注。这些精英女性似乎在以精英竞争为目的的环境中获得了个人身份的认可,过着光鲜亮丽、享受生活的日子,看似已经摆脱了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得到了职业选择的自由。
然而,这种女性形象在现实生活和文艺作品中都带有某种虚幻的成分。通过对大众文化中战斗公主形象的剖析,可以看出女性面前的选择和权益问题如同一个脆弱的肥皂泡,在现实的挑战面前破灭。
在理解这一问题时,有两个重要的概念需要考虑。首先是新自由主义,它强调市场自由最大化,认为经济只有在这种自由的基础上才能取得进步。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竞争伦理得到了强调,认为贫富差距是公平竞争的结果,个人竞争的障碍必须被排除。
第二个概念是后女权主义,它指的是女性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了女性权益的争取,包括劳动权益、职场平等和主妇权益等。在新自由主义的背景下,后女权主义者被简单地划分为“胜者组”和“败者组”。胜者组指的是像桑德伯格这样的精英女性,而败者组则是社会上的边缘女性,她们的形象可能较差。
然而,这种二元对立将女性面临的劳动和贫困问题简化了。在新自由主义的市场环境中,虽然女性就业率上升,但大部分都是灵活的临时雇佣,而且男女不同薪酬的问题非常严重。在全球资本积累的过程中,流动的、廉价的女性劳动力成为了可被肆意抢占的“内部殖民地”。
女性面临的困境发生了变化。过去,家庭主妇遭受无偿劳动的剥削,而现在,几乎所有面向女性劳动都像主妇的劳动一样,成为被剥削的对象。同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能获得有偿化。在新自由主义倡导将一切劳动变为有偿劳动的过程中,身份认同与资本再分配可能被混淆。
新自由主义将工作与社会认同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对于之前一直以家庭主妇身份远离社会的女性而言,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文化认同常常隐藏代际贫困和阶级差异。
河野所列举的作品中,那些光鲜亮丽的女性面前都是类似的海市蜃楼,而梦幻的泡沫也映射出令人思考的处境。即便是在现实生活中,女性也面临着相似的困境。无论是《EVA》和《星际穿越》中缺位的母亲,还是充斥战斗女性形象的作品,女性的真正处境和她们所经历的剥削劳动都被巧妙地隐藏起来。
即便是像桑德伯格这样的成功女性,除了要在工作上表现出色之外,她们也时刻为自己的身份认同付出努力,并以此消费。这就像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编织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而这个自我形象所带来的财富往往并不能真正进入我们的口袋。
让我们引用一句我所喜欢的博主@川A1234567在《从消费男色,到玻璃悬崖》一文中的结尾句:“姐妹们,不要在海市蜃楼中迷失,请踏上坚实的大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