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这本小说中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和描写,其中有庆之死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感受。这一段情节展示了余华对于写作爱好者来说是一个很值得关注和学习的范例。
余华的写作特点之一就是语言的简洁,他的文字因此增添了一个质朴流畅的质感。具体到“有庆之死”这一段,我们可以发现他对有庆死亡情境和因为献血产生不良反应的描写并不多。原文如下:“抽着抽着有庆的脸就白了,他还硬挺着不说,后来连嘴唇也白了,他才哆嗦着说:我头晕。抽血的人对他说:抽血都头晕。那时候有庆已经不行了,可出来个医生说血还不够用。抽血的是个乌龟王八蛋,把我儿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干了。有庆嘴唇都青了,他还不住手,等到有庆脑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来医生,医生蹲在地上拿听筒听了听说:心跳都没了。”
但“有庆之死”给我带来的感受却绝对不简单。每次阅读这一段情节都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身体外部的疼痛以及自己无法控制的心悸感。仿佛被抽走鲜血的不是有庆,而是我自己。尽管这部小说中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随风而逝,但有庆的死却是最令人绝望的。我相信很多读者也有类似的感受。
其中一个原因是前期对情节的铺陈,没有任何痕迹,正是这样的铺陈使得简短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小说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具体到“有庆之死”,它发生在一个下午,学校的校长(即县长夫人)因为分娩大量出血,学校召集学生们去医院献血。在所有前往医院的学生中,第一个到达的是有庆。原文如下:“他们一走出校门,我的有庆就脱下鞋子,拿在手里就往医院跑,有四、五个男孩也跟着他跑去。我儿子第一个跑到医院,等别的学生全走到后,有庆排在第一位,他还得意地对老师说:我是第一个到的。”
“第一个跑到医院”,这七个字透露出两个极其重要的信息:一是有庆的急切可见一斑,他焦急地想给校长献血,他的心地单纯而善良;二是足以见得他的身体是多么的好好,体力是多么的充沛。这样健康的身体使得他能够远远超越其他同龄人,将急切化为飞快奔跑的身影。有庆的死因也不是因为体质虚弱,这从他已经排除了体质虚弱的原因,使得一切都归结到医生抽血过量上。这一刻,我们也理解了福贵为什么会“指望有庆快些长大”,因为这么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足以托起整个贫穷家庭的一片天空。我们心碎的同时也对福贵产生了同情,有庆的死就像是熄灭了希望之火,让一家人在短暂看到光明后又堕入黑暗。
其二是来自小说整体结构的思考。我们都知道《活着》这本小说讲述的是人生的无常,在无常且艰苦的人生中感受到“活着”的珍贵,领悟到“活着”是唯一的目的。在“有庆之死”之前,小说中死去的所有人要么是福贵的长辈(他的父母),要么是福贵的同辈(龙二),总有一种“阳寿已尽”的意味。唯独年轻人的死最能够让人感到惊愕和意外,因为这是“非常规”的,它真正体现了一只看不到的手介入福贵的生活,死亡的阴影不仅笼罩在“上一代”和“这一代”,还笼罩在“下一代”。有庆的死揭开了“下一代”人(凤霞、二喜、苦根)死亡的序幕,有庆的死使读者第一次看到了命运的作弄和世界的荒诞。
以上是我对《活着》中有庆之死这一段情节的深入分析。这一段情节通过简洁的描写和前期的铺陈,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生命的脆弱。它同时也与整个小说的结构相呼应,体现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珍贵。有庆的死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和思考,使这本小说更加令人难忘和有深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