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为数不多有所了解有所涉猎的20世纪的日本作家中,个人而言最喜欢的是芥川龙之介。我认为他的文风锋利犀利,直指残酷的社会现实,并且语言切中肯綮,畅快淋漓。不同于其他作家的宽厚诙谐的文风,颓废灰暗的主题或物哀幽美的风格,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像一把锋利的剑,勇敢地揭露某些社会现象,刻画人生百态。
芥川的作品以短篇小说居多,他常常将小说设定在日本封建时期、近代明治维新时期或者刻意模糊时代背景。他的故事情节荒诞滑稽,甚至有些魔幻,却不会让人怀疑故事的真实性。在创作后期,每篇小说的故事设定与语言都更加精湛,几笔勾勒出众人的形象、性格与命运,极力展现人生百态。
我认为芥川龙之介是“日本的良心”之一,他对于人性、生死、存在的思考与剖析在日本现实主义文坛中达到了极致。在他的作品中,即使是一个樵夫、乞丐甚至是僧侣都有着自己的恶。他刻画的人物真实而复杂,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想法与追求的利益,而非纯粹的扁形人物。但与此同时,在芥川的作品中,这种恶放得似乎太大了,人失去了善良纯粹的一面,所有的善被抹杀,人似乎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断对抗斗争。他的作品呈现出阴郁黑暗的色调,充满怀疑主义思想,对于道德、人性和历史的发展表现出悲观主义情绪。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他在35岁那年的自杀行为。
但是这并不能否定芥川龙之介作品的优秀和出众。在我读过的芥川的短篇小说中,印象最深的还是《鼻子》《虱子》《竹林中》和《罗生门》这几篇小说。
在阅读《鼻子》这篇小说时,我深受它的震撼与影响。芥川无情地指出“人们的心里有两种互相矛盾的感情。当然,没有人对旁人的不幸不寄予同情的。但是当那个人设法摆脱了不幸之后,这方面却又不知怎地觉得若有所失了。说得夸大一点,甚至想让那个人再度陷入以往的不幸。于是,虽说态度是消极的,却在不知不觉之间对那个人怀起敌意来了。”这段话让我深感内疚,因为我也曾对受到帮助的人生出了嫉妒和厌恶之情。这段话仿佛带着对人类天然弱点的宗教式悲悯情怀,在人外去看待人这种可笑又矛盾的生物。这也让我反思利己主义和自私自利的心态。
除了《鼻子》之外,《虱子》以一艘大船上处理虱子的方法来比喻日本对于西方文明是选择全盘抗拒还是全盘接受。全文一字未提日本西化,但芥川用高超的文字对话与暗喻时刻揭示着真正内涵。《竹林中》中妻子、丈夫、强盗、樵夫为了自己的利益向外宣扬对自己有利的言论形成扑朔迷离的局面,《罗生门》中也有类似的情节。这些故事都指向了人性所释放出的未曾意料的恶,符合芥川笔下所刻画的恶,贯穿千百年,并未真正有所改善。这或许是芥川感到绝望的原因。
总之,芥川龙之介不论是创刊引入新思潮还是发表振聋发聩的作品,都对日本乃至其他国家的文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尽管他在35岁那年去世,但思想和作品却在后世长存。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