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11月当时大三上,也算“才学”经济学没多久。第一次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给了五星,评论是:“这本书语言流畅清晰,文风谦逊而朴实,应对的问题全面。这本书应该在大一结束学完了初微和初宏时看的。然而这本书是17年才出,算是小小的遗憾。也还好现在看了不算太迟。如果每个经济学家都能像文中说的那样客观而谦卑,那么我觉得世界会真的变得更美好。”
现在是23年11月,经济学金融学知识更加完善后的某天回看这本书,有很大不同看法,认为这本书“有一定价值,但是总体写的不算好,约7分”。
该书的定位上来讲,别说是培养兴趣、通识,学了两年的科班的恐怕都难以完全吸收并评价,不适合入门。而已经进阶过了的再回看这本书,就会发现文笔确实流畅不算艰深。但是其实很多赘余,结构安排不清很多地方交叉。
前几章废话了那么多来辩护模型的假设和选择,其实就是物理学说的“All models are wrong, but some are useful”。但问题是人家物理学的model是真的useful,那经济学呢?第一章引用的弗里德曼的主张口气更是狂,“假设是否符合现实完全无关紧要,理论能否做出正确的预测才是重要的”。经济学要是真能像物理学一样在一定精度下useful,还会被这么诟病?
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等都是涉及长时间、大资金、多利益群体的,论证和出台焉能不审慎,否则就是“你爷爷一犯错,我爷爷就XX”。
那经济学是怎么辩护模型不useful和现实的差距的呢?以华盛顿共识或放开产业保护、管制为例,现实和预测大相庭径肯定是你们没有完全忠实执行我们开出的药方的每条建议(经济学家的本意是好的,是执行出了问题)。诶噢不好意思才发现发展中国家产权法制等制度执行不够完善(模型假设不满足),所以某些放开管制措施建议适得其反,那怎么改善法制、制度让现实往模型靠拢呢,那是政治学的问题不归市场管,反正经济学的“如果满足A,那么B”没有错。
在此引用一下高善文的对联“上联:解释过去头头是道;下联:预测未来躲躲闪闪”,这句话本来是调侃宏观经济分析的,我看非宏观经济也差不多这样,对于解释过去就是疯狂找model,对于预测未来那就是拿前提假设不满足来免责,实在不行就躺平说那不是经济学的任务和期望。
经济学缺啥都不缺model,对于某一现象,如果每个model只能解释现象的五分之一剩下的解释不了,那就找多几个model,如果根据model线性外推出问题了那就是现实的条件已经改变不能简单套用模型,反正就是实证检验不能说model错。
所以说,该书中间部分对模型的选择着墨太多,而对重点的实证检验论述太少。一会为经济学辩护,一会学术批评,再穿插一点凯恩斯、Lucas新古典、后金融危机的经济学派史介绍,收尾一个大家要谦逊,结构那是真的乱。
对于入门来说,越学越散。是不是应该来点让人眼前一亮的中层理论?对于进阶的人来说,你这兜了半天不直接回应关于实证的核心挑战这是在干啥?
综上来说,批判和辩护有一定价值,但是总体写得还是不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