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深度和丰富是一个需要培养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打开一本书就可以轻易获得的。正如作者所言,他曾对阅读持有一种消极的态度,认为阅读会消耗时间,让时间变得漫长。然而,他依然尝试打开《心》这本书,试图看看阅读能否真的丰富内心世界。这种尝试的勇气和对知识的追求都值得我们称赞。
在阅读《心》的过程中,作者并没有一口气读完整本书,而是分散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进行阅读。有时他只读一页,有时读十页,有时读二十页,甚至连前十页讲了什么他都记不清楚。这样的阅读方式似乎并不符合我们通常所认为的专注深度阅读,但其实它也展示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
在作者看来,整本《心》是一个圆,前半部分相对无聊,但后半部分从先生的遗书开始,却让作者一口气读完。先生内心充满了内疚和自责,他拥有许多缺陷和矛盾的性格。这样的人物形象让作者感到共鸣,因为人类往往希望变成救世主,拯救无助和痛苦的灵魂。但由于内心的不够坚定,人类又希望被拯救者一直保持在被拯救的状态,以满足自我的满足感。一旦被拯救者开始好转或不再需要拯救,人心就会扭曲,产生憎恶和嫉妒的情感,并质问对方的改变是否因为自己的原因。这种变态的自我满足是人类内心的一种常态。
这本书所展示的正常心理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例证。比如,两个高中女生是好朋友,但当其中一个朋友邀请一个新转校的女孩一起吃午餐时,另一个朋友会产生一种嫉妒的心理,质问为什么她们竟然变成比和自己好的朋友。这种心态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但是它并没有被作者梳理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细致的分析。
总之,作者在阅读《心》这本书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较为深入的思考和触动。他从自己的经历出发,探索了人类与拯救他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以及嫉妒与自我满足的动机。然而,这篇文章的深度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需要更多举例和分析来支持和展开观点,以使内容更加有深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