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一个人的事,对我父亲来说,他在自己的弥留阶段就已经向我传授了这个道理,这也是他给我上的最后一课。然而,这个道理的深度远不止于此。死亡不仅是个体的终结,更是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通过父亲的教诲和离世,我意识到做人一定要诚实,诚实不仅关乎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更是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内心的自由。
在我高三的时候,父亲被诊断出癌症晚期。那时,我正在面临高考的压力,而哥哥又在外地读大学,我们一家人陷入了无尽的焦虑和忧虑之中。我记得每次晚自习回家的时候,要么家里没人,要么爸爸的病情严重需要紧急抢救。我也记得每星期领取一次生活费,爸爸满身都是插管子,动弹不得,只能让我自己从他的兜里掏钱。这些经历让我切身感受到生活的无奈和沉重。
高考结束后,我进入了一所很差的大学。尽管家庭的情况并不乐观,但我没有放弃我的大学梦想。那时的我,只有18岁,我知道我的人生不能停下来,我要追求更好的未来。在大一上半学期,父亲偶尔给我打过几次电话,而我也都草草应付。直到某个深夜,当我接到家里的电话时,父亲已经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我安静地参加了父亲的葬礼,然后回到学校继续上课。在这四年的大学生涯中,我过着自由而游离的生活,但内心深处的愧疚却一直存在着。我开始回想起父亲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刻,他一个人躺在老家暗淡的旧房子里,那种孤独和无助,疼痛和恐惧,一点点地消磨着他的生命。那个时候,我不在他身边,我的妈妈一个人在外工作,我们都是那样的自顾不暇。
我读完了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在回顾自己的人生时,他说过一句话:"全都错了"。当他疼痛呻吟的时候,在我的脑海中全是父亲的影子。父亲在临终前是否也像伊凡那样后悔过,是否也曾质疑过他的死亡只是他一个人的事。而我没有陪伴在他身边。
或许是因为内心的愧疚,或许是因为自己对沉重主题的抗拒,我一直不喜欢接触太过沉重的东西,尤其是死亡和人性的深度剖析。这本书,也许我不应该去读。因为我内心的愧疚早已超过了这本书本身。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