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小说以其深入而复杂的故事框架引人入胜。尽管看似无厘头,但每一条线索都在后文中得到解释,让人大呼“原来如此”。每一个物品和角色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们都是成功的无数个1%的贡献者。主角们并不完美,他们在传染病爆发时的行为令人讨厌,让人产生气愤。“他们到底怎么想的、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要一步步搞砸、为什么不能冷静下来好好思考应该做什么?”然而,他们的行动却在一环扣一环中,像推倒多米诺骨牌一样,逐渐使事态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奇妙的是,这些环节在最后都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每当主角似乎要完蛋时,总会出现转机,这种转机并不突兀,反而是由前文埋藏的线索发展而来,让人对作者的构思赞叹不已。
主角大卫是个命运多舛但坚韧无比的人。他的身心在故事中始终受到折磨,他面临着各种灾难与变数,没有神奇的能力和好运气,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在灾难面前的挣扎和尝试,最终成功地带领众人走向胜利。当约翰即将死去时,他说:“我不是丧尸电影的主角,我是背景里的路人,在第一个蒙太奇里被活活吃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第一次意识到主角团之外的人,以往我只把他们视为不相关的群众或是“丧尸后备军”。但是当我真正凝视蒙太奇背后的人时,我感受到了真正的恐惧,因为我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路人中的一个。面对突变的怪物,没有主角团的能力和好运气,我的结局可想而知。
这次感染不仅把人变成了丧尸,还让它们迅速进化,学会了伪装,使得感染者和正常人无异,这正是利用了人类最大的弱点——怀疑。书中以邓巴数为例,人类最多只能共情150人,所以人类把除了自己群体之外的人简化为简单的“1”,他们只占总人数的1.5%。简而言之,人们不把群体之外的人当做人,这样他们才能与不同部落的人发动战争,才能进行种族大屠杀。在这本书中,小镇的人不把隔离区的人当人,美国各州的人不把小镇的人当人,世界各国的人不把美国人当人,所以“即使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屠杀整个小镇”这一决定似乎成为了必然且最好的选择。一旦“被感染者可能与正常人无异”的消息传出,势必会引起恐慌,人们将对所有看似被感染的人展开屠杀,到那时,整个社会秩序和道德约束都将崩溃。故事发展到这里,主角团似乎接受了“牺牲”这一说法,准备坦然面对生命的最后时刻,然而转机出现了。尽管寄生虫试图控制人类的大脑,但仍有人能够控制它,用意志力与它进行抗争。这也表明,感染病并不该剥夺一个人学习与生活的权利,不能因为感染就彻底放弃他人的生命。这是人类与寄生虫之间的斗争,而作者通过一条狗来结束这场战争。莫莉的死为故事划上了一个标准的句号,忠诚的狗为了救主人而献出了生命,唤起了大部分人内心深处的温情(也许你会觉得莫名其妙,这一点我无法言喻,但原文已经说得很清楚,可以阅读原文自行体会)。如果死去的是其他人,感染的恐慌就会持续蔓延,最终吞噬所有人。
这本书值得我们深思,其中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如人类对丧尸的恐惧从何而来,灵魂和肉体的关系,人类和丧尸互相视对方为“丧尸”,以及关于巴比塔阈值等等。这些内容值得我们反复品味、思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