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0年的时间里,我才真正意识到一个令人悲哀的问题:我们大多数时候生活在自我认知的局限中,沉浸在信息的茧房里,而我们却可能对此毫无察觉,甚至一直自以为是最清醒、洞察最多真相的人。这对于是最大的悲哀之一。
最近我读了一本非常干货的书,《信息分析心理学》。尽管书名和目录都听起来很枯燥,比如“竞争性假设分析”、“建构分析问题”、“改善分析情报分析”、“证据评估中的偏差”等等,但实际内容非常有价值。
作者是一位来自美国中情局的资深情报专家。不要认为中情局离我们很遥远,实际上我们普通人也同样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未察觉而已。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使用各种固定、片面的思维定式,并以为自己是通过理性分析做出的结论,但实际上这些结论充满了偏差。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分析、筛选和处理各类繁杂信息,并最终做出理性决策的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我们不仅要关注判断和结论本身,更重要的是关注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中常常存在各种偏差。
在情报分析中,与我们的直觉相反,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我们常常将决策失误归结于所得信息量不足,但实际上收集更多信息并不会提高判断的准确性,相反,它往往会增强我们做出判断的信心,从而导致决策的失误。
实际上,这一点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比如现代社会信息过载,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超载、过剩的时代。信息匮乏固然有问题,但若信息量过多,我们往往会感到茫然、焦虑、无所适从。就连儿童也一样,过多的玩具并不会让他们的体验更丰富,反而会增加他们选择的困难,降低他们的注意力发展水平。
作者在书中详细描述了我们在认知和情报分析中所面临的困难,并详细阐述了多种类型的“认知偏差”,比如证据评估中的偏差、因果感知中的偏差、概率估计中的偏差等等。这部分内容是我认为本书最精华的部分,你将了解到“认知吝啬鬼”、“框架效应和锚定效应”、“双曲线贴现”等一系列认知偏差,这足以颠覆对自我的认知。
当然,作者并不仅仅指出问题,最后一部分中,他还给出了克服思维局限的方法,比如质疑假设,从其他角度观察等等。
总之,这本书看似枯燥,实际上却充满了干货。如果你对认知心理学感兴趣,不妨一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