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我最爱读李煜的词,为了读全他的词,我跑到书店去买了竖排繁体的《南唐二主词校订》,啃得自然艰辛,所以印象深刻。那个时候其实说不清他的词哪里好,只觉得能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词句的人,一定是真的很愁吧。直到后来逐渐明白了李煜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它拥有着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生活,他看不到普通百姓们能看到的世界,自然也从未想过自己的国家终有一日会走向灭亡。然而国破了,梦碎了,他最真挚的感情最真实的生命体验便一并涌向了他的词里。“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破阵子》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李煜的——“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在李煜以前五代词作多为描写闺阁里的脂粉气,而李煜以词为载体述说亡国之痛,使词从民间的娱乐工具上升到具有严肃意义的文学形式,这对宋代词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或许就是格局打开了吧~而在李煜之后,又相继有柳永、苏轼、周邦彦等词人,他们在有意无意间逐渐完善了词的体系与结构,使“词”成为了与“诗”能并驾齐驱比肩而立的又一文学载体。这本《词心与画境》顾名思义,书中讲的是宋代的词画之美。“心”与“境”我想其本质都是一种东西吧,所以才会有“心境”一词。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终是这样写“境”的——“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故宫六百年大展的时候同期展出了以“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苏东坡书画展,我恰好有幸赶上了那次热闹。在展馆中自然看到了许多书画,我当时看着那一幅幅珍贵画作是真的有一种“有感想发,却无以言表”的尴尬之情。在那画中的笔墨之下承载着作者怎样的感情与心意,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与深意,我无法完全切实体会,也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此时真的忍不住想发出一声“没文化真可怕”的感叹啊!)或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让我终有一日遇到了一本这样的书,它能够让我们尝试着去读懂词,也读懂画。“词画本为友,卷上何相分。”在山水画的背后我们可以读到画者对于恬静生活的向往,对于大自然的渴慕。在花鸟画的背后我们可以感受到花与鸟、静与动的美感,也能体会到意象化人的精妙。而在一幅幅画作之上,或有着画者对于高尚品节的赞颂,或有着画者对于理想生活的期盼,又或有着画者对于过往生活的追忆。我想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读懂古人看待这世间万物的方式,也能读懂古人对于审美的艺术追求。更直接的一点是——下次再去看展,不至于只能感叹“阿巴阿巴阿巴,好美啊,阿巴阿巴阿巴……”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