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家戏言: 《本格》和《新本格》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一个密室里发现了尸体,而后者是在尸体周围造一个密室。换句话说,一切的策划和伏笔都算是在《新本格》之中了。
然而对于北山猛邦来说,他的作品应该算是一部比一部更引人入胜。当然,“天雷”这一描述也是一部甚于一部,但是从个人的阅读角度来看,我无法完全认同他的设计是典型的“雷人”。他更多地是在叙事上玩得比较悦心和尽兴,尽管对读者来说可能有些过头。所以计划在读完他的四本《杀人城》之后,我想专门就北山式的叙事展开一些议论。
然后再回到《镜城》这本书上来看,北山的创作和设计明显有一个回归的过程。从第一本的末世纪,到第二本的穿越和轮回,最终在《镜城》中回答了经典推理时代的“无人生还”模式,但这其实只是表面。这种回归不仅体现在形式上,还在内容和叙事设计上都呈现出一个正统本格传承的模式。从密室杀人、童谣谋杀到机械式杀人方式和各个参与者的关系,一直到故事结尾时才突然揭示出叙诡的真面目。
以上只是接下来我想谈谈更深层的真相。当最后一页的叙诡被揭开时,恐怕很多读者会一时愣住,然后开始疯狂翻看第一章侦探们登场时的桥段,寻找起作者在一开始的情节铺垫。以吉林简体版为例,关键的篇幅在于第51-52页,那段侦探们相互介绍的内容。初读时,许多人可能只会感觉到其中行文的怪异和牵强(恕我没有接触过原文,无法确定我所看的中文翻译是否能准确体现原著的精髓)。但接着人们会发现北山在全书中另一个怪异的行文方式——基本上涉及到对话时,北山直接引用对话内容,而不注明说话方。这样就直接模糊了读者对无人生还模式中人数问题的关注。实际上,贯穿全书的十张西洋棋棋谱就能揭示,这其实是一个通过“不公平”叙诡产生的11杀10的游戏。剧透到此为止。
在全书的最后解说桥段,包括封底的介绍页,都以杀人动机作为话题。有人认为这个动机也是北山一贯“雷人”的具体表现。然而,正如我一直认为的,杀人动机在本格推理中完全是作者用来迷惑读者的最大武器。社会派推理强调动机,因为动机必然和社会问题相关。而在本格推理中,动机则完全没有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还是比较欣赏北山选择的这种雷人方式。也许我可以从这个似乎强行与社会派联系起来的动机中看出,北山在他的作品中故意挑战了“新本格后”作家们的禁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