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凌晨的火车上花了2个小时读完了余华的作品《活着》,这让我产生了一些意识流式的读后感。之前,我经常说余华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但在读完《活着》之前,我其实只读过高中课本上的那篇《十八岁出门远行》和韩国电影《许三多卖血记》的改编版本。当我第一次在课间翻看《十八岁出门远行》时,我惊讶地发现,在一个荒诞的、明显不会发生在现实中的故事中,我竟然感受到了“合理性”,好像故事中主角的悲惨遭遇一定会在某个超凡的世界中发生。因此,我可以总结说,余华的作品给我带来的感受主要包括荒诞的情节与真实的人物的交错,并融合了对现实苦难的和解。
余华对苦难的认知、对苦难的描绘以及人们面对苦难时的态度在我看来都非常独特而深刻。然后,让我们回到《活着》这本书上。现实中是否会有人像小说中的富贵那样遭受如此多的苦难呢?显然是有很多这样的人,只需随便在网上翻翻,就能让人热泪盈眶。那么,现实中遭受苦难的人多吗?绝对不能忽视他们的数量,但从比例上来看,其实并不多。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在不断地变得更好,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人身上看到。那么,富贵那样的苦难是否可能降临到你我身上呢?在我看来,苦难有可能降临到每一个人头上。富贵的苦难除了第一次是由于他自己赌博把家产败光,后面的苦难大多是命运选择找上了他。他除了接受和勇敢面对以外别无他法。这让我想到了自己。最近,我总是感到很悲观,觉得自己的生活就像是纸糊的一样。尽管从外表看未来一片光明,但在迈向未来的过程中,一旦“苦难”来临,我却丝毫没有应对的能力。我觉得与我年龄相仿的人可能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感觉。我花了很长时间思考如何摆脱这种感觉。一种直接而现实的方法就是给自己更多的积累,提升抗风险的能力。无论是金钱、科研成果还是学历,积累得越多,就越能够承受风险。然而,仅仅谈论积累可能过于理想化。一方面,我们积累到多少才足够以抵御未知的苦难呢?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积累成功应对未知的苦难吗?即使有一些人通过积累取得成功,但同样也有人即使努力积累,最终在苦难面前遭遇惨败。如果我们的积累和抗争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苦难将成为难以逃避的命运,笼罩我们的一切珍贵事物也会因苦难而消逝。到那个时候,我们是否还能苦笑一声,然后继续活下去,继续面对生活呢?希望我们的生活能够更加快乐长久,苦难能够少一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