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庆假期期间,我读到了一本名为《失明笔记》的书,它深深地感动了我,激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这本书讲述了作者80年的人生,其中一半是光明,而另一半则是黑暗。在作者45岁的时候,他完全失去了视力,面临着长达35年的黑暗岁月。我不禁思考,作者是如何应对这一挑战的。
与作者不同,我从小就有弱视问题。在我六七岁的时候,我就开始佩戴眼镜。为了治疗我的视力问题,我的父母经常带着我四处奔波。他们不仅购买了各种治疗器材和营养品,还在九十年代的中期,当中国掀起了Q功热潮时,他们拉着我去找Q功大师治疗。我至今仍记得,在大师发功之前和发功之后,他要求我扎马步半个小时,这个经历既可笑又辛苦。出于让我坚持下去的考虑,我的父母经常对我说:“如果你不好好配合治疗,将来你就会失明。”
虽然我没有练成扎马步,但“会瞎”和“会看不见”的威胁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在我小时候,我经常做梦梦见自己双目失明,这让我惊醒。
因为这种心理影响,小时候我常常闭上双眼,试图感受一下“看不见”的感觉,想象自己如何生活。闭上双眼后,世界变成了暗红色。我熟悉的世界瞬间变得陌生起来,这种无助的感觉让我感到恐惧。小时候,我常常好奇,失明之后,人还会做梦吗?失明之后,和家人相处会是什么样子?失明之后,我能够做些什么来养活自己?但那时候我找不到答案,所以在很小的时候,因为对失明的恐惧,我曾经产生过一个更加恐惧的念头:“失明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主人公也是本书的作者约翰·赫尔,在《失明笔记》中回答了我小时候所有关于“失明”的疑问。同时,它向我展示了作者面对困境时的思考和面对生活的勇气。
作者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他幸运的是,黑暗并非瞬间到来,而是慢慢降临。不幸的是,在度过45年的充满美好的岁月后,他的后半生被无情地抛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这种痛苦,常人很难体会。
作者是平凡的,但也很不凡。他平凡的地方在于,在失明之后,黑暗迅速笼罩了他,他面临着恐惧、挣扎、自卑和自责等负面情绪。但他不凡的地方在于,他慢慢地接受和适应了黑暗,并与之和解。在黑暗中,他没有了双眼带来的困惑,内心更加敏感地体会和思考这个世界和自己的人生。
作者描述了他失明后与家人相处的感人时刻,这是本书中让人动容的部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