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看了电影《威尼斯惊魂夜》,才看的原著《万圣节前夜的谋杀》。电影给我的感觉是,故事的核心是通灵,通过波洛对通灵态度的描绘,传达了这个融合了东西方古秘史的元素。起初我犹豫是否需要读原著,但还是决定读一读,看看电影是否高度还原了原著的精彩。我对还原原著很执着,曾经偷看家里的《寻秦记》原著,后来看电视剧版时感到失望。读完《万圣节前夜的谋杀》原著后,发现这两者几乎没有任何关系,故事背景也被更换了一轮。我觉得电影《威尼斯惊魂夜》其实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作,可能只吸取了其中一小部分灵感,比如“入水咬苹果”这个引发故事高潮的元素。如果电影没有使用原著中最著名的侦探波洛形象,从效果、场景和故事内核来看,评分可以更高一些。但它却以翻拍《万圣节前夜的谋杀》的名义出现,让观众感到失望是正常的。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系列作品《大侦探波洛》都能体现出阿婆的精髓,即波洛利用“灰色的细胞”整合案件的每一个线索,最终破案的过程。另外,《摩斯探长》这部现代英剧也采用了这种写作手法,将几个看似不相关的东西结合起来,最终揪出背后的真凶。在这种类型的侦探小说中,最重要的是将侦探的整个走访过程呈现给观众。我们希望在故事进行到三分之二的时候能像侦探一样率先得知真凶的身份,这会带来骄傲感。所以在《万圣节前夜的谋杀》中,我们可以跟随波洛的视角,了解到案发时在场人的证言,有真实的也有凶手的谎言。波洛的结论都是通过对已知细节的分析得出的。相比之下,电影版的《威尼斯惊魂夜》更强调灵异事件,波洛的推理带有自我陶醉的成分,有些结论并未在电影中呈现,但他还是推理出来了,让人觉得:“你也知道?”“你从哪知道的?”最后,让我们欣赏一下《万圣节前夜的谋杀》原著的封面,我很喜欢,素雅又大方,封面左边还有凸印刷,低调内敛,简约不简单。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