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四个故宫大小的良渚古城大白天下。2019成功申遗,为1936年起始的太湖流域考古挖掘史画下最重要的阶段性句点,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千年有余。
这是一本考古志,时间,地点,人物,缘由,都做了事无巨细的交代。刘斌从头到尾记录,是基本职业素养,就此发表几本著作。究其意义,显而易见。所以浙江省的支持力度可以想见。详细了解以后就知道文明的推进有多艰难,比如5000年前的良渚遗骸只剩牙齿等少量骨骼。同时期制作的木乃伊则保存较为完善。
良渚文明断代以后,洪水淹没,直到汉代气候变迁水位褪去,才重新有人在此休养生息。另外印象深刻的是古城中心莫角山遗址的人工堆叠土方量,计算下来和胡夫金字塔相当。城中心向四周由高到低的三层阶级等级结构,十几万平方的稻田遗址,良渚城内20万公斤稻堆积量,丰富的食物种类,数万平方蓄水池,距城郭数公里外成体系、多功能、同期领先的水利工程规划和建造水平,标准尺寸的方形榫卯木料,编织技术和今天如出一辙的大规模竹制码头铺垫,更不用说无数墓葬中成熟的生活产和礼仪用具等等。
考古发掘是抽丝剥茧,被证据牵着走,破浪新航程,发现新大陆的过程。用证据说话吧,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呢?毕竟上山就已经发现一万年前的稻谷和陶器了,我们也明确它只是文化,不是文明。良渚人想不到草裹泥堆砌技术让精确测年尽快实现,让5100成为长江黄河流域文明新的年龄分水岭。有意思的是放眼全球,同期孕育的,堪称伟大的西亚、两河文明的陨落,和4200年前那场引发长江洪泛淹没良渚的全球气候剧变也脱不了干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