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了市面上功利的、所谓实用性的书籍,再看此书,感慨甚多,遂记录于此,浅作分享,粗浅鄙见,还望包涵:
一
初拿到《明清之际的思想与言说》这本书时,面对里面严谨又颇有新奇的文字内容,让我在品读时,又好似回到了读研时期,这种需要沉静地读书的感觉,让人又熟悉又陌生。
这本著作倒更像是一本论文集,收集了六篇关于明清之际的主题文章。大体的文章分布是,从宏观到具体,从对某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的研究再依次到某一类群体,最后是个人的研究。但不论是从哪一个角度去研究,正如赵老师所说的,她“更关心亲历过那个时代的士大夫的反应和反应方式,尤其是他们对所处时代的批判及所达到的深度,以及他们对所置身其间的时代氛围——也即他们本人的生存情境的感觉与描述”。在写作中,赵老师用语凝练,多引经据典,在客观阐述历史事实的同时又偶抒发己见,让我看到古今之思想的碰撞。
二
曾经只知道明代的政治暴虐,百姓生活压抑,苦不堪言,但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却知之甚少。在《戾气》和《那一个历史瞬间》的文章里,仅仅是引用古典,寥寥数字,也人心生恶寒,感到那时生活的不易,人性在环境的挤压中变得何等扭曲,那份在深藏在心中的恶也显露无疑,甚至出现“呼人为鸡”,“人相食”之人间惨状。这也就是为什么“明儒好谈处患难,也因患难是他们的经常处境”。在赵老师引用的各类文献记述中,不仅能读出明儒面对环境逼迫时的坚忍,还能看到他们心性里的“残”与“畸”,而“儒”这个身份则成为他们那可怕的嗜酷心理的羊皮,这也就所谓“仁暴之辨,也即人兽之辨”。赵老师还引用了鲁迅先生一言,针砭时弊(具体见本书第20-21页)。对于嗜酷心理对人心的戕害,钱谦益在《冯亮工六十序》中说到:“杀者非他也,杀吾之心而已矣,杀天地之心而已矣。杀一生,即自杀一心,杀两生,即自杀两心,杀百千万亿生,即自杀百千万亿心……”
总之,此篇有非常多可看之处,看时对明人口吐芬芳,完毕后屋内、心里依然芬芳缭绕。
但也要说明的是,赵老师选取这样的题材角度,并不是对那个时期的士人的纯粹批判,或出于猎奇心理,而是“有关明代政治暴虐的士的批判角度,由此彰显的士的自我反省的能力,他们关于政治暴虐的人性后果、士的精神斫丧的追究,对普遍精神疾患的诊断,以及由此表达的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三
另外赵老师也对明清之际常态与流离播迁中的妻妾问题进行了探讨。怎么说呢,作为新时代的女性读者们应是很难理解古时男权思想,看到文献中丈夫对妻子的“优良品德”的称赞,放在现代,必然会被女性所唾弃。在那个时代,私以为,甚至谈不上“爱”一字。男子不论爱妻还是宠妾,都只是满足个人的需求,三人关系中的伤害另一人。
挺有趣的是,冒辟疆夸赞其妻苏氏以大妇处姬妾,“不悭不妒”“不吝不私”,对待董小宛“桃叶载归,小星入侍,怜爱如左右手”,冒之友人陈维崧夸赞苏氏“端庄缜密,寡言笑,持重晓事理”“通变务大体”,正是大家主妇的风范。当他们如此夸奖苏氏的“得体”时,却只是从自身的角度去考虑,而苏氏真正的看法或者内心的只言片语则全然无有。但清中后期的俞正燮说,男子纳妾而责妻以不妒,是不情的要求,甚至说:”夫买妾而妻不妒,则是恝也,恝则家道坏矣。”对此,赵老师深表认同,甚至评道:“何等精到!”
赵老师还提到当时的等级似森严而实有缝隙,便于钱谦益、龚鼎孳这等文人“弄狡狯”,为自己所爱的人谋求一种不致太屈辱的名分,以至出现称“内子”,称“妻”,称“亚妻”,“礼同正嫡”等蓄意模糊界限的一种表达、宣示,因而使得柳如是、顾媚等人介于妻妾之间的地位的模糊性。尽管钱谦益对柳如是以妻相待,当时后世的有些文人却仍指柳为钱的“副室”“小妾”。王应奎《柳南随笔》论钱谦益次苏东坡《御史台寄妻》诗,说钱的“原配陈夫人,此时尚无恙也,而竟以河东君为妻,并后匹嫡,古人所戒。即此一端,其不惜行检可知矣”。名分与实际的不一致却仍是了解其人所处人伦地位的显明标识。因此,尽管陈寅恪对柳如是的激赏是在于柳的勇毅与独立,“个性特强”。但即使风流放诞如柳如是,也不甘于、不安于“妾身未分明”的暧昧状态。
然而,相比柳如是,更多明清之际的妾室的命运则是卑微如泥淖、如尘土,更像是被物化的工具,需要时使用,不需要时弃之如敝履。具体可以去阅书内关于“流离、播迁中的夫妇”一节里的内容。或许在封建的年代,根本没有“人”这样的概念吧,尤其是对女子。在古代中国的司法用语中,有所谓“妻子家产”云云,将妻子与家产分列。这无不令人为当时之妇女(无论是妻是妾或是其他身份的女子)感慨不已,唏嘘不已,怜悯不已。
四
看到赵老师在后记中谦虚地提到自己尚有许多学问上不懂之处,如语言哲学、符号学、叙事学等,在“阅读中不可避免地浪费”。真的让我深有感触,在我写论文、查阅文献时,往往有同样的捉襟见肘之感。其实本深知自己的文章内容哪里还需要挖掘和深入,哪里还是有漏洞需要填补,怎奈何自己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真是让人难受万分。当面对他人对自己的学识恭维时,总是难以消受,不是自谦,而是深知自己的有限和不足,深知自己的不配。学无止尽啊。
最后,我也特别赞同赵老师对“做学术”的观点:通过做学术,去解读世界的同时完善自我。在做学术的过程中,就是在自我反思的一个过程。正如赵老师所说:“人文学科因以人及其关系作为对象,所提供的一种可能,就是研究者经有学术过程不断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倘若没有一定的反省条件,就有可能永远不会察觉到自己诸种缺陷。因此,做学术,不是为名为利,而是赵老师说的“为己之学”,这种“自我完善之为目的,确实使我并不需要为耐住寂寞而用力”,“无人喝彩从不影响我的兴致”。
我知现在生活不易,我亦是谋求生活的大众中一员,能够理解现在的人们更看重专业的实用性、实际利益,选人文学科被看作是富人家的消遣、镀金。但是人文学科的存在就是为了不使我们迷失在挣扎生活的洪流中,它的存在是帮助我们丰富对“人”的理解,是精神上的支点。当你在现实生活中疲惫不堪时,回归人文,静心去阅读、去思考,直面自己内心的破口与创伤,或许,这破碎之处在某一天会成为你继续前进的动力。在阅读中,从来不会孤单。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