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货币的发展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实物货币阶段: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人们使用有价值的物品如贝壳、石头、兽骨等实物越来越不方便,于是,金属逐渐成为了更适合作为货币的材料。
纸币阶段:后来,因纸币的制作成本相对较低,携带方便,因此很快成为了主流的货币形式。
电子货币阶段:如今,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逐渐兴起。它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货币交易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
但是,这四个阶段具体是如何发展演变而来的,特别是远古时期,大家是如何从以物易物进入到使用统一的货币的想必大多数人可能就答不上来了。
给您推荐一本特别有意思的书《世界货币史:古代卷》,这是由历史学者、经济学博士石俊志所著的书籍。他通过四个方面来为我们讲述世界各文明古国的货币发展演变史,这四部分分别为:称量货币时代、钱币的诞生、金属货币信用化、货币法制的建立。
所有国家都一样,都是经历了这四个阶段以后,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纸币及电子货币。
那么,什么是称量货币呢?即一些获得国家法定认可的特殊商品,在交易过程中可以充当等价物,这种东西需要通过称重去体现它的价值。比如在先秦时期,民间商品交换主要使用布帛,布帛便是一种“称量货币”。但是,这布帛称起来比较麻烦,携带也不是太方便,于是,便出现了“数量货币”,类似于铜板,不需要称重,只需要数个数即可。
世界上最早的“数量货币”是出现于中国西周晚期晋国的青铜布币“空首币”,这时是公元前9世纪。不过,大多数学者却仍然以诞生于公元前7世纪的小亚细亚半岛吕底亚王国的琥珀合金币为最早的“数量货币”。
令人惊讶的是,当时这“空首币”竟然是民间制造出来的。不过,这就是历史,有许多东西并不是人想出来的,而是社会的变化推动着人类行为不断发生改变,以创造出更多的东西来适应生活。
南方的楚人占尽天时地利,他们不需要花力气去“造钱”,而是直接把海贝作为原始的数量货币进行交换。因为这些海贝品种比较特殊,也非常好看,故而也受到了中原人士的欢迎,成为当时比较热门的“货币”。
当然,在商品交易初期,不同的地区采用不同的“货币”也是形得通的。但当交易范围不断扩大,国与国之间要进行贸易往来的时候,这钱太复杂了,就会相当麻烦。如今天一样,出国前得先兑换一定的外汇。
这本书不仅让人增长知识,还特别有意思。作者学识渊博,笔触轻松,他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历史实例来阐述货币的演变过程,使得这本书不仅适合专业人士阅读,同时也适合对货币历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