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少帅》及《别册》后,我发现张爱玲对意识形态持淡漠态度,这给了她文字创作上的自由。她可以自由地书写、感知和幻想。
可以说,《少帅》是张爱玲为了打入美国市场而特意精心编排史料和运用写作技巧。同时,这部作品也体现了张爱玲的历史观,她并不受意识形态的束缚,也从不关心意识形态。她只是从喧嚣的现实中出发,努力呈现出她所见的“真实质地”和现实本身的戏剧性。《少帅》依然承载了张爱玲所擅长的对世界和人生的刻骨悲哀和对“历史发展”的怀疑。她集中描写了女性在爱情中的卑微和面对婚姻、生育、家庭的无知和无奈,一直延续至今。这部作品中的“童话”夹杂了痛苦、愤懑和无力感,容易使人陷入彻底的悲观情绪。
然而,这仍然是一部“童话”。作者将陈、周的结局命名为童话,与已故的张、赵毫无关系,也与童话中的主人公陈、周无关。这是作者自己的童话故事。
对于写作者来说,文字是她们的救赎。面对惨淡的现实生活、无法改变的命运和难以愈合的创伤,写作者选择回到精神的伊甸园中创作童话,以此来弥合伤口。《别册》中关于周四小姐“十七岁”的解读虽然看似荒谬,却是合乎情理的。她在十三岁时出现,穿着军装,能够拯救囚禁中的十七岁的我。在敏感的时期相识相伴,始终与我同在。我们都有身世不堪的经历,彼此怜悯。而我们的婚姻成全于国家兴亡之中。周四小姐的“不可动摇的笃定感”里固然充满深重的悲哀,但如果没有这样的感受,我们也无法加入循环往复的古老历史,去看到一丝可能的改变和光明的尾声。
我们无法假设如果张爱玲童年幸福、爱情顺利,她是否还会成为我们所知道的张爱玲。因此,我们也不能否认陈周的故事中有这方面的因素——她因为苦涩的现实而创造出的童真幻梦,尽管梦的背后仍然是苦涩。
读完《别册》最后一段,我更加坚定了张爱玲在我心中的“知己作家”的地位。张爱玲说自己在写作时总是非常高兴,可能是因为她能够在文字的世界中不断轮回,成为各式各样的人物,无论是历史、小说还是电影的世界,她可以任意穿越其中。在《少帅》的世界里,张爱玲既是在军阀之间游走的爱丽丝,也是迷倒英雄的洛丽塔,更是被历史成全的赵一获,平凡的人生在瞬间幻化成红色和蓝色的童话故事。在这样一部曲折艰难的小说中,她至少开辟了一个平行宇宙,在那里她过着与现实不同的快乐生活,尽管这种快乐也特别让人心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