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寿命有限的人类来说,追求生命的意义似乎没有意义。毕竟终究难逃一死,然而肉身消亡,精神却可以长存。在注定要走向同一个终点的路上,要怎样演绎,才能让精神不灭答案是被后人铭记。房伟在《杭州鲁迅先生》这本书中,以独特的笔法,将8位知名作家的生命终点呈现在读者眼前。他没有只是写人物传记,却成功地让人感受到了人物传记无法抵达的情绪。
书中的第一篇《“杭州鲁迅”先生二三事》涉及的作家无需赘述,他们是人人皆知的。但是之后所要讲到的作家,一个比一个更加隐秘,如果没有一定的了解,很难分辨房伟在写谁。第二位是郁达夫,第三位是王小波,通过书中的内容,很容易看出来。然而,对于第四位作家张某平来说,虽然曾经是知名的海派作家,但在今天,很少有人知道他。如果不是书中提到《明珠与黑炭》这本书,我可能连他的本名都不知道。或许是因为书中篇幅有限,难以完成每位名家的传记,房伟总是以一种间接的叙述方式,将这些作家的精神和生命走向尽头的过程写在纸上。
在《“杭州鲁迅”先生二三事》中,鲁迅先生是核心人物,但房伟偏偏使用了“剧中剧”的手法,还刻意塑造了一位“假鲁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在“假鲁迅”的故事中,能感受到一丝鲁迅的味道。特别是在“假鲁迅”的身份暴露后,周围人身上的那种世态炎凉的氛围,虽然不是鲁迅的文字,却让人感受到了鲁迅的心情。每每这种时候,让人不禁觉得鲁迅对中国人的人性洞察过于透彻,以至于百年过去了,鲁迅的话依然正确。
关于郁达夫的死亡之谜,在本书中,是通过《“杭州鲁迅”先生二三事》的承接来讲述的。在第一个故事中,使用了未能发表的小说手稿的方式。而在《苏门答腊的夏天》中,房伟的笔锋一转,进行了论文研究。不管形式发生了变化,重要的是其中的精神。在整本书中,我读得最顺畅的是《一九九七年“海妖”事件》这篇,它是有关王小波的。在这本书中,我读过最多的是王小波的作品。房伟巧妙地将王小波作品中的内容与这篇故事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当我们阅读时,可以看到《黄金时代》、《红拂夜奔》、《绿毛水怪》等作品在这篇故事中苏醒了,在文字中与王小波的血肉融合在一起。可能只有像房伟这样真正深入研究过王小波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天马行空的文字。
或许就像房伟在《苏门答腊的夏天》中所写的,人物传记并不容易写好。写得好,就是传记的主人公出名了,受到世人敬仰。写不好,只能归因于传记作者能力有限,遭受世人的指责。所以不如采取房伟这样的方法,不直接写传记,却胜过传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