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个人观点,这本书在文章、笔记和评论三个方面都与作者所述的一类人群密切相关。这本书的出版可能是幸运的,也可能是巧合的,也可能是需要通过“历史”人物来突显“历史”问题的需要。这是一种相当巧妙的叙事手法。毕竟,在强调“特色”的同时,“避免问题”比“研究问题”更加实际。既然有研究,就得有笔记。通读全书后,读者的笔记主要集中在《红楼梦》这一篇章。与之并驾齐驱的只有对作者为何总是将“当代史”与之做比较的质疑!前者总给人一种“终于抓住了错误点”的感觉,毕竟后者所讨论的话题既不敢深入讨论,又不敢涉及过多。网上流行的“选择性沉默”也许在这里更加合适,但真不好说。这本书是一本讨论古今“特色”对比的读物,为何在《红楼梦》一书中要求达到如此一致的程度,真是莫名其妙,不知道是不是就如文中所描述的那种一直在密切观察,只等着一句话、半句话的错字,以便施展“犬术”的那种人群。评论方面毫无悬念。根据个人的阅读习惯和观察,对于偏向学术研究的文章,只要涉及当代史,得分大约在70分左右就已经到达了天花板(除非作者的经历背景是特殊人群无法达到的,如曾、杨等人)。如果能引入一些在千里之外的虚拟敌人,可能会增加娱乐性。毕竟,情感是相当脆弱的,稍微一提可能就会受到刺激。再加上这类提及特殊时期的文章既不好洗也不好评。总的来说,这本书的阅读非常有趣。关于现代史以前的部分内容可能有些偏差,但这也可以当作学习和研究的素材。毕竟,有些当代史和现代史还没有弄明白呢,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可以研究、什么不能研究,有太多的束缚了,还有人动不动就想弄清楚100年前甚至1000年前的事情,这需要怀有多大的信念啊!开个玩笑而已,不要当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