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他人的理解态度决定了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倘若打算构建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理解他人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甚至可以说理解他人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人的心灵活动不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一特点,使得我们理解他人成为可能。虽然在外在形态和表达形式方面,人的心灵活动有可能会发生不同类型的变化,不过其基本要素、目标、动力等一切可以将心灵活动引向最终目标的东西却恒定不变。
阿德勒认为,个体的一切心灵活动受到社会感、对权力及优越感的追求这两大因素支配。同时,早在童年时期,一个人的心灵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那些因素已经形成。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并非遗传因素,而是后天的经历,包括父母的教育理念、儿童在家庭中的顺序和地位等,以及儿童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个人目标。
一、对权力和优越感的追求
每个人从生命之初,就都会意识到自己的弱小和无助,无法独自应对生存的挑战,需要依靠父母和其他成人,从而产生自卑。这种自卑感会成为成为努力奋斗的动力和起点,促使人们去努力克服自卑,追求自己设定的成功目标,并且将其通向这一目标的前进路线设定下来。
自卑感促使儿童产生获得认可的欲望,产生对于权力和优越感的追求。个体会因为这样的一个目标而获得价值感,并因此整合并协调自己的情感,从而激发其想象,引导其创造力,决定着个体理应铭记或忘却的内容。感觉、情绪、情感和想象的价值等精神要素都是相对的,都服从于个体对于权力和优越感的最求。
如果一个人的自卑感强到一定程度,他在追求优越的过程中就不会满足于力量平衡的简单回复,这就产生了过度补偿,也就是“优越情结”。这种优越情结使得个体以自我为中心,不惜一切代价地追求优越,忽视别人和社会习俗,缺乏社会兴趣,做出许多对社会、自己有害的行为来。
二、社会感
社会感,意味着与社会中的人建立联系,意味着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大多源于个体与社会的隔离,源于社会感的缺失。人做事的原则应该是不伤害社会中其他人的感情和利益,所有道德和教化的目的,也是维持社会的和平和安宁。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鼓励大家他人建立起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基于三个方面:“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社会感就是要信赖他人,并且对他人做出贡献,信奉“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人是群体动物,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就是这个人社会感的发展程度。个体社会感的强弱程度体现在其一举一动之中,特别是体现在其外部表情上,例如一个人看人的方式以及与人握手或说话的方式。正是借助于这种方式,个体的整体人格得以体现并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我们一般则可以借助对其一举一动的感受判断其为人。
在商业竞争的压力下,要想保持社会感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社会感不足的人,可以表现为攻击型性格特征,也可以表现为非攻击型性格特征。
三、攻击型性格特征
攻击型性格特征包括虚荣、嫉恨、嫉妒、贪婪和憎恨等。
虚荣的人将全部身心用于琢磨他人是如何看他,总会去关注自己是否会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却对生活本身失去了关注。虚荣的人在犯错之后经常将责任推到他人身上,觉得自己永远是对的。他们或者成天怨天尤人,或者到处替自己找借口以进行自我安慰,压根儿不曾考虑自己应该对他人做出贡献的问题。我们在这类人身上可以看到他们内心深处那曲折隐秘的真实想法,可以看到其尽其所能地维护自身优越感的努力,还可以看到其打算保护自己的虚荣心免受伤害的企图。人类社会存在如此多复杂的纠纷的根本原因就是,某些人的虚荣心不曾得到满足。
嫉恨是一种特别明确的权力追求形式。它或许表现为因为不信任而打算伺机对他人进行攻击,也或许表现为对同伴吹毛求疵、刻薄挑剔,或者还会表现为对自己受忽视的担忧。决定着一个心怀嫉恨的人到底会用何种形式将自己的嫉恨心理表现出来的是,其一直以来为人生做准备的方式。嫉恨的表现形式可以归纳为自毁倾向和极端顽固两种类型。
一般情况下,贪婪是和嫉妒相依相伴的。贪婪不仅指贪财,而是一种更加普遍的行为方式,那就是不会为他人传递快乐,或者在对待社会他人时表现得斤斤计较,不舍得付出。为了避免贪婪和嫉妒,我们要学会放手,要懂得付出。
憎恨是好斗者特有的一个性格特征。这一情绪可能会以勃然大怒这种极端强烈的程度表现出来,也可能会以发发牢骚或者心存恶念这种较为温和的形式表现出来。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整体人格可以从憎恨情绪的强烈程度以及骂人的激烈程度反映出来。
情感和情绪是强化了的、更为激烈的心灵活动。当一个人无法想出任何更好的办法去实现目标时,情感和情绪就会自然流露出来。愤怒的确是无多大意义的雕虫小技,其目的仅是借助他人的不幸来抬高自身的价值。
四、非攻击型性格特征
有些性格特征并不曾将其对人类社会的敌意公开表示出来,不过却给人一种充满敌意的孤绝印象,书中把此类性格特征用非攻击型性格特征来称呼。非攻击型性格特征所表现出的敌意就如同静静流淌、蜿蜒而行的山间小溪一样,经常令人觉得隐秘曲折、难以分辨。具有此类性格特征的人是一些从不曾对他人造成伤害之人,他们远离社会和人群,回避一切社交往来,并且因为自身的孤立和封闭极难与他人合作。
非攻击型性格特征包括避世、焦虑、懦弱、不文明表现和适应能力差等。
避世的人通常少言寡语,会以沉默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他们不习惯直视他人的眼睛,不喜欢倾听,或者在他人讲话时经常心不在焉,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态度。
厌世者的性格中一般均带有某种程度的焦虑。焦虑会和一个人相伴终生,令其人生充满痛苦,令其不能和其他人交往,并且还会让其失去享有平静生活或为世界做出卓越贡献的信心和希望。焦虑可以对人的所有活动施加影响,换言之,一个人可能因为焦虑而害怕面对外部世界,也可能因为焦虑而害怕审视自己的内心。胆怯是一种不太突出、相当温和的焦虑形式。
懦弱的人行动通常不大积极,每当面临考验或任务的时候,他们不仅不会干脆利落地将自己分内之事做好,甚至还可能彻底停滞不前。除了行动不积极之外,性格懦弱的人还存在小心谨慎的特点,他们对于自己的安全相当在意,从而将大量的心思用于怎样保护自己这一问题,其目的只不过是想要逃避自己应尽的责任罢了。
五、如何应用
按个体心理学的观点,我们可以对一个人做出公正的评价,而且还可以对此人在多大程度上能解决自己人生的三大问题做出判断。第一个问题是解决社会责任感问题(也就是我和你或你们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个人与他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具体来说,即一个人到底是采用正确的方式拉近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还是采用错误的方式阻挠这种关系的发展。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则分别针对的是职业和工作问题,以及爱情和婚姻问题。假如可以发现一个人在解决这人生三大问题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假如可以发现其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三个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总结出其整体人格,而且依据其所有表现,我们还可以总结出其人性的某些普遍特征。
若想更深入地理解人性,我们就一定要将至少两个在时间上尽可能拉开距离的现象寻找出来,并对其进行比较,再依据研究的结果归纳出一个统一的行为模式。
在对他人进行评价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持客观中立的态度,特别要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避免对一个人做任何道德评价。相反,我们一定要让自己掌握的心理学知识产生社会价值,一定要以同情之心对待误入歧途之人,原因就在于相比其本人,我们更了解其心理状况。
对所有人而言,倘若想在社会上立足,就不能只想着做高高在上的主宰者,不能仅想着将其他人控制住,而是要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包容力,要乐于帮助他人,要做出他者贡献。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