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没有明确的结局,我仅仅将它称为夏日事件。它没有结局,因为这个事件是真实的,里面的所有人物都还活着,遵循着他们各自的命运。所有人,除了那个教士,他不幸地溺 ni 在城堡的泳池里。据说,他是被乔装成唱诗班孩子的美人鱼们引诱了。麦克弗罗利克先生再也没有邀请我去城堡,但我确信他身体健康。”——《中性的人》没有明确的结局。混淆了听说与现实。平淡表述中一闪而过像错觉的漏洞。清醒的疯狂状态。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椭圆女士》这本小说集印象的不完全关键词统计。
本书作者莉奥诺拉·卡林顿(1917-2011),书封后的介绍简要概括了作者经历,只言片语就得以让读者窥见其传奇人生碎片。我再补充一点点我印象里的内容。
超现实主义于上世纪20年代兴起于法国,最早由诗人阿波利奈尔提出,后扩展用于文学领域并蓬勃发展,对绘画、文学、电影甚至广 gao 等领域都产生影响。法国诗人、评论家安德烈·布勒东在《超现实主义宣言》(1924)一文中定义“超现实主义”为“纯粹的无意识精神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们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或以其他方式表达思想的真正作用”,“超现实主义建立在相信现实,相信梦幻全能,相信思想客观活动的基础之上,虽然它忽略了现实中的某些联想形式。超现实主义的目标是最终摧毁其他一切超心理的机制,并解决生活中的主要问题”。因此,超现实主义可以是创作者的无意识表达,也可以是结合现实,以梦境、意象等形式,创造出的一种非理性的“现实”。就我个人体验而言,读这本短篇小说集让酒精过敏的我有种喝大了的错觉,在一轮又一轮冲击当中,我逐渐接受了与我所知道的常识不相符合的设定,来到作者创作的“第二现实世界”。这种感觉还是挺奇妙的。读者大概需要进行一些自我说服和催眠。
再来说说为什么作者是超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简单说下背景就是,超现实主义刚开始以男性视角为主,女性主要以模特等角色占据附属地位,随着理论和时代发展,女性作家开始探索掌握话语权。以卡林顿为代表的女性艺术家尝试不从“他者”的角度,而是直接挖掘女性内心的表达。于是在这本短篇集中,读者很多时候看到的女性是可以进行自我叙述的,“她”不再服务于男性,而是很有力量感的挣扎反叛的女性。“她”不再总是以纯善青春的面貌出现,她可以成熟、可以年迈,她有自己的空间,她回归了真实生活。“她”是多样的,“她”是平凡的,“她”是立体的。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些表达和有共鸣的地方。
作者的经历可用“命途多舛”来形容,也因此会想到《苦论》中的一句:“精神是肉体磨难的主要受益者。精神以肉体为代价充实自己,洗劫肉体,以其苦难为乐;精神以抢劫为生。——文明的财富归功于一个强盗的功绩。好几篇开头真的干脆利落又特别吸引人。但也有几篇,坦白说我没读懂。但短篇集对我来说就像是了解作者风格的小吃拼盘,篇篇都喜欢太不可能,能有一两个眼前一亮的就很不容易了。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书摘试吃!阅读愉快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