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是否存在神呢?杨振宁曾在一次公开访谈中强调他相信自然神的存在。有趣的是,我们会发现许多顶级科学家都具有一种宗教般的信仰。尽管这些信仰并非宗教,却展示了宗教与科学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对秩序和未来稳定预期的追求是不变的,但科学和宗教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莱特曼认为,科学和宗教各自有其独特的领域。尽管科学在目前存在局限性,但这种局限性为信仰提供了存有空间。在确定性之外,偶然性构成了人类永恒的魅力。莱特曼从宇宙微调理论出发,构建了一个科学与信仰共存的时代。量子力学构成了我们世界的底层逻辑,然而,在粒子标准模型中,有25个底层自由参数并没有被合理设定。这些参数并非通过计算推导得出,只是恰好取了这个值,并没有明确的原因。这些参数的取值是可以自由调节的,它们并非非得取这个值,其他取值下宇宙仍可以自洽地存在。然而,只要自由参数发生微小变化,这个宇宙就不会演化出生命,甚至不会产生星球,甚至连化学变化都不会发生。虽然这样的宇宙可以存在,并且超越了演化论解释的范畴,但光速等物理常数的存在封死了我们对宇宙演化变化的解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无论是基于弦理论的多重宇宙解释还是对大一统理论的坚信,似乎都无法提供非凡的证据,如卡尔·萨根所说。这个世界是如此未知,未知正是世界的魅力所在。现象学强调不可通达的他者构成了我们的想象、探索和信仰,也构成了每个不可预测的非机械个体。虽然我们并不认同贝克莱的观点,即“宇宙不过是我们头脑中的构想,在我们的思想之外,不存在任何物质现实”,但我们会认同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世界,那个世界并不是普世秩序。正如卢克莱修在《物性论》中所强调的,“原子帮助人们克服了两种恐惧,一种是对神反复无常干预命运的恐惧,另一种是品行不端的人对受到惩罚的恐惧”。也就是说,这些可预测性的命运观念改变了人们对未来的期望视域。科学的发展同样是对于不同信仰的表现形式。对于信仰的热爱、对世界的好奇与奇思妙想,正是世界充满魅力的方式。这些不完全纯粹的秩序自上而下地融入了我们的生命。贡布里希曾说过,在艺术中完美的秩序是无聊的,同样地,这样的人或生活也必然会失去趣味。我们愿意在某些时刻将自己交托给我们并不完全理解的事物,相信它胜过相信自己。信仰是我们在某些时刻甘于寂静、在另一些时刻纵享激情与热烈的冲动,它是艺术的冲动,是想象力的放飞,是对这个奇异而璀璨的世界充分体验的方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