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学是我熟悉但不多的一种文学,然而每一本都让我喜欢,特别是金女士的作品,几乎每一篇都有引人入胜的段落和生动的表述。
也许是东亚三国拥有相似的文化环境,使得彼此可以相互共感,但韩国作家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表达,与国人的含蓄和故作平淡不同,韩国文学充满了无厘头、小治愈和黑色幽默,他们似乎从不掩饰苦难,也不刻意化解,而是毫不犹豫地暴露最残破不堪的角落,直接而残酷,甚至让人生理性地感到反感。
这一特点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一直得到坚持展现,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总是不禁回想起《寄生虫》和《鱿鱼游戏》等作品的片段,底层贫穷,人性的扭曲和畸形,阴暗无光的暗渠中充满着肮脏且恶臭的故事,每个人都在努力逃离,却一次又一次坠入,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相比《你的夏天》,我更喜欢这本书,在纯粹的腐败和绝望之外,也存在着希望和治愈的地方。其中的某些段落像是黑化版本的坂元裕二,我们知道生活并不容易,但依然能从一些关系中,短暂地找到慰藉和拯救。即使主角早已离去,留下的记忆也与我们紧密相连,一次又一次发挥疗愈的力量。
我最喜欢的是《过子午线》,它描述了人生的无力感和一种温柔的无常,始终受限,始终漂泊,但总还有温暖的部分。小说中写道:“遥远的宇宙,一颗尚未命名的恒星正在闪闪发光。隐约之间,不知从哪里传来一个声音。雅英,抓住我的手。”人们活下去的原因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热量就足以滋养生活。就像《往复书简》中所说的:“你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吗,我的初恋后来怎样了呢,我的初恋,变成了我的日常。比如,我走下陡直又漫长的台阶时,比如我必须将邮票完美地贴上,比如睡觉前熄灭最后一盏灯的时候。在日常中的这些时刻,我都感到玉埜君正在拉着我的手。那天上巴士时,我也感觉到了你的手。它是我的支撑,我的护身符。无论你在与否,日常中的我都喜欢你。”
升学考试和青春期的迷茫总是东亚人的共同记忆。回想起初中时,我曾经偷偷读过《再见,冥王星》,它让人有些矫揉造作,但我依然很喜欢其中的一句话:“黑洞这类物质,没有人看得见它,所以他们说它不存在。可是如果你坚信它的存在,它就是宇宙中最大的发光体。”(好像也是相似的道理)
还有一些意象和象征我非常喜欢,江水飞逝,光芒飞逝,季节飞逝,夏去秋来,青春明亮却苍白无力,记忆像蒸发后模糊掉的水迹,无法留下痕迹。然而总有一些闪光的东西,藏在角落里深深地烙印在心。
“……220伏特的月亮浮在额头之上。周围死一般寂静。他缺席造成的寂静充满了整个世界。那个瞬间,我喜欢上他了。”
人们活下去的原因并不需要太多,一点点热量就足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