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虚无主义质疑道德的真实性,认为道德只是规范别人的一种手段,是难以打破的习俗或传统,或者是用来钳制强者的手段。
个人主观主义或表达主义认为道德只是表达了独属于个人的规范和情绪。
客观主义坚信道德客观价值的存在,并认为道德具有描述性和评估性的两面。
文化相对主义主张将道德主张的真实性置于文化群体的传统或判断之中:虽然所有社会都需要规则,但总体上能满足同一个一般性目的的规则,却可能不止一套。
决定论认为物理规律决定了人的行为,但是相容论观点要求区分因果责任和道德责任,我们仍然要负道德责任是因为缺少道德的世界无法想象。
道德的意义(也许有很多)之一,是为了所有人的利益,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
宗教和自然法的观点认为道德是因为一个外在的“目的”而存在,但是因应然和实然的差异陷入了困境。
心理利己主义认为,道德包含的利他主义有利于群体的生存和最终的自利;而伦理利己主义则是对现实道德问题需要的妥协的回避。
社会契约理论认为道德是共同繁荣的必要妥协,并且形成互惠的习惯能带来好处。
功利主义:道德建立在对最大程度总体幸福的追求。
道义论:道德建立在理性自律的人可接收的普遍、绝对而正确的准则上。
德性伦理学:道德没有确切的原则,它的唯一目的是让人过上幸福的生活,道德品格在人生实践中不断培养形成。
关注性别和种族,关注道德的话语权,关注道德的普适性和特殊“补救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