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杰出的作家选出自己最好的作品,并阐述选择的原因,这样的文集,你是否感兴趣呢?
美国作家惠特·伯内特,就干了这样一件事。他向20世纪西方世界36位著名作家征集了自选的一篇代表性虚构作品,编著了《这是我最好的作品(虚构篇)》一书。
这些作家有的享有国际声誉,比如加缪、海明威、赫胥黎等,有的相对来讲读者没有那么熟悉。但是,他们中有13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7位普利策奖得主、9位文坛巨匠、7位其他大奖得主的作品,可谓是大咖云集。这样的一部代表作合集,不免令人充满期待!
在这本50万字的“短篇小说代表作精选集”中,作者展示了这些作家的简介、作家或其友人们选择代表作的理由、以及36篇精挑细选出来的作品原文。
最让人感到好奇的,无疑是作家们选择作品的理由。从这些理由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家的个性,他们进行文学创作的初衷和风格,以及他们对自己作品的看法。
比如,白蒙在《春之祭》中对充满秩序和纪律的社会极尽讽刺,他写下这篇作品,起因就在于他在慕尼黑期间对纳粹治下德国社会的观察:一群平凡的普通人,机械地执行命令,却没有人发出反抗、讥讽和小声的怒吼。
刘易斯的《与巴比特夫妇共进晚餐》也表现出作者丰富的讽刺实力,有力地证明了刘易斯胜人一筹的富有人道的洞察力。
又比如,布罗姆菲尔德选择了《印度之旅》中的一段文字,认为这些文字最好地代表了作者写作小说所追求的目标,即剧情不能强加于人物,而只能出自人物及其环境和背景。与此同时,这些文字还代表了作者的写作风格:每句话都必须十分清楚。
同样的,192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温赛特从文字风格出发,选择了《失去和治愈》这部作品,指出虽然其不像她的历史小说那么知名,但是其文字简洁、直截了当,能够准确的表达她的原意。
当然,也有不少的作家不愿意讨论自己的作品,比如少语寡言的约翰·斯坦贝克(著有《愤怒的葡萄》)等。编者或者作家的友人会帮忙选择并做出评价。
比如,出版商希勒高度评价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泰蕾兹和医生》:“只有大师级的小说家才能仅用几千字便给三个大相径庭的人物的性格和过往打上如此细腻的追光……”
阅读《这是我最好的作品(虚构篇)》,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短篇小说展厅,这些展品中,短的只有三四千字,长的也不过几万字。但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有力地塑造了人物和剧情,并表达作者的意图。读者们可以在有限的篇幅里,领略这些杰出作家的语言魅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