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电影史上无可比拟的奇迹和神秘的流亡诗人。伯格曼、黑泽明等大咖一致盛赞他。这已经吸引了我,更重要的是他如何毒舌! ——这是我最早读《安德烈·塔科夫斯基访谈录》时的想法。
有些人一出生就知道自己的人生坐标,并终其一生去实现它。就像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一样,他天生就是为电影而生,只为创作诗意电影而存在。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他一生中只完成了七部长片和两部短片,但却成为了电影史上名留青史的大师。他出生于1932年,生于苏联伊万诺夫州尤里耶维茨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是诗人阿尔谢尼伊·塔可夫斯基之子,于1986年在巴黎去世,享年54岁。代表作有《伊万的童年》、《安德烈·卢布廖夫》、《索拉里斯》、《镜子》、《潜行者》、《乡愁》和《牺牲》。
塔可夫斯基深受俄罗斯、法国、德国思想以及东方文化的影响。凭借其博大深邃的高贵气质和庄重沉郁的诗性叙事方式,毫无争议地成为了“世界现代艺术电影圣三位一体”之一,与瑞典电影导演英格玛·伯格曼和意大利电影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齐名。
他一直清楚自己的定位,他说:“我不能像斯皮尔伯格一样按照大众口味拍电影。”他真正将艺术去呈现他毕其一生所追求的诗意电影:掬月在手,向光而生。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甚至有些天才般的偏执。在他的电影世界里,他是自己的国王,拥有诗意的塔式视觉美学以及关于生命、人生和大自然的深刻哲思。这些都在他的自传式电影《镜子》中得到了体现,展现了他对时间、历史、生活、土地和梦境的深入思考,让观众沉浸在他的哲学世界中。
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有人不喜欢,各种理由都有,但喜欢的人却特别喜欢。他说:“艺术家就像树上的昆虫,依靠童年生存,然后逐渐花掉经验,成人后最终成熟。”许多人嫉妒他有一位有着巨大影响力的诗人父亲,而我更羡慕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教会了他大自然的智慧,这也使得我们在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中随处可见自然的存在。那是他母亲根植在他内心的农耕文化,就像广袤的俄罗斯一样。
当我读《安德烈·塔科夫斯基访谈录》时,原本是想看看他究竟有多么毒舌,是否比奥斯卡·王尔德更厉害。但我却被他对电影的执着和对艺术的感染所打动。我对他的诗意和哲思着迷。作为人类,有时候我们会感到羞愧,但反思和追求诗意何尝不是掬月在手,向光而生的一丝微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